泗县发挥法治作用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泗县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作用,将法治与德治、自治、综治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法治+德治。泗县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和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在脱贫攻坚中起到“扶德”的功效。签订孝道扶贫协议。泗县在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光伏扶贫等精准帮扶措施的同时,积极探索孝道扶贫之路。针对有儿有女的贫困户,动员说服子女切实履行赡养义务,让子女与父母签订孝道扶贫协议,村干部负责监督赡养义务履行情况,把孝文化用契约方式予以传承和弘扬,变社会扶贫为家庭助贫。仅泗城镇就有700户贫困户子女签订孝道扶贫协议,有力推动了精准脱贫。选树法治道德典型。深入挖掘身边典型,组织开展“最美泗州人”“孝亲敬老好儿女”“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以扶德促脱贫,为扶贫工作注入强大正能量。活动评选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教育影响广大群众,推动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搭建法治宣讲平台。泗县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全县40个贫困村均签订法律帮扶协议书,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宣讲培训服务。开通一批法治大喇叭,每天利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广播宣传安全防范、依法维权、平安建设、惠民政策、孝善典型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教育,让村民从身边人、身边事上学到法,懂得孝,传承德,增强了脱贫的意志和勇气。
 
法治+自治。泗县设法将法治理念与村民的朴素价值观融合起来,将法治与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引导贫困村民依法脱贫致富,收到“扶志”的良好效果。完善村规民约。泗县指导各村制定修订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律,引导村民加强自我教育、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规范。截至目前,全县 40个贫困村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推动了人们思想更新,全力参与脱贫攻坚。推进移风易俗。泗县在博物馆内建立了泗县家风馆,并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家风馆,收集家风家训、村史村风等,成功举办泗县“红色记忆民间藏品展”“国学大讲堂”,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熏陶。泗县还利用各镇村乡贤志愿者服务站,成立127个红白理事会,制定操办标准,近300个家庭取消大操大办,自觉遵照约定,推动婚丧嫁娶新风尚的形成。加强自我管理。泗县在贫困户精准识别方面,依靠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严格落实“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程序,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应有的环节一项不落,确保贫困户精准识别。
 
法治+综治。泗县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贫困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安定社会环境。落实治安防控措施。“天网”一期工程已完工,数字化城市建设二期工程正在实施;逐步完善“1+2+n”(每贫困村配备1名正式干警、2名辅警、n名平安志愿者)的人防队伍建设,开展治安防范、安全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同时,结合“雪亮工程”建设,优先在贫困村推进视频监控建设。目前,视频监控已覆盖全县每一个贫困村的主要路段和卡口,贫困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矛盾多元化解。泗县完善警民联调机制,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协作,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挥乡贤独特作用,全县186个村(社区)均成立乡贤志愿者工作站(夕阳红工作站),化解家事矛盾和邻里纠纷等。县、乡、村综治中心每天安排专人值班,综治、公安、司法部门人员参与协助处理矛盾纠纷。在乡镇、开发区扶贫工作站开通扶贫信访窗口,安排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负责人接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本报记者)

持续深化扫黑除恶 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提前了!九洲大道、机场路本月29日恢复双向通行!
天津新闻 (2018-08-26)
市自来水公司积极对接交流 推进“三供一业”供水分离移交工作
咸阳市重污染天气预警降至蓝色
泗县发挥法治作用助推脱贫攻坚
市政协党组会议暨第十三次主席(扩大)会议召开
好消息!截至目前九江代表团在省运会上共获14枚金牌
门前三包 好传统需立法“升级”
满园春色惹人醉
4月16日起 新城外来居民子女可以申请办理积分入学就读公办学校
改善村居生活环境 还百姓美好家园
涉黑老大获多次违规减刑,山西政法系统12名官员被移送司法
市地震局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湖光见山影!意大利湖面完美复刻岸上美景 宛若水墨画
检验扫黑除恶效果的标准是群众安全感的提升
二季度盐城房价走势如何?这份预期调查报告告诉你
任学锋温国辉参观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
【两会声音】建小区公共充电设施 让电动车充电不再难
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认真开展批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