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时45分讯(记者 黄宇)日前,重庆市卫计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利用3年时间,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要求,在总结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逐步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医联体牵头单位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探索全市预约诊疗服务统一“号源池”建设。
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单位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医疗机构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验检查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医联体内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相对应的相关专业市级医疗质控中心承担相关质量控制工作。医疗机构通过市级、区县级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协助开展医患沟通和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患者支持等服务。三级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雁城桥亭子社区举行庆祝建党97周年活动
2018首届中国中法工业设计论坛在沈召开
上海将实现每16万人1座博物馆
观山湖区多部门联合开展柴油质量提升巡查为全区社会民生保驾护航
爱我绿色家园 关注呼吸健康 茅塘镇开展“益呼百行”公益徒步活动
重庆推5项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三甲医院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
闪电来袭 近期天气多变 雷雨常相伴
吉东到普明街道宣讲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
永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PDCA规则解决年报问题
道路命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高新区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挂牌成立
金洞:退“拔毛款”7千 还群众“一片晴天”
陈竹琴专题调研市直两所小学规划建设情况
不畏炎热 县一院老将尽显英姿
洪江区中山路小学学雷锋、慰问军属妈妈
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群众举报案件情况的公示(第二十批)
集贤县开展“感动医疗”送健康义诊活动
省林业厅领导来滨调研 林业生产工作
山东高速交警发布端午假期易堵时段路段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约谈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