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艺范”:不仅是熟悉的玩场


昆明新闻网(昆明日报表 记者孙莹)无论哪个时代,昆明好像都不缺少文艺气息,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的韵味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而随着昆明城市形态的变化,这座城市的“文艺范”也在呈现着令人感怀的迷人场景。
    早在1902年,昆明翠湖畔就有了全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水月轩电影院,那个时候只能放一些无声短片,可是看的人却津津有味。1939年,昆明的晓东街出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南屏电影院。只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曾经的故事,就成了老一辈人脑海中的回忆。
    延续至今,电影院越开越多,20年前电影院还主要集中在一环以内,到2013年昆明有28家影城,2014年发展至42家,而到去年昆明市的电影院数量达到76家。截至2017年底,昆明城市电影年度观影总数为15145040人次,综合票房达5.46亿元。
    随着城市综合体的不断扩大,影城数量也随之增长,仅在市中心,从顺城到百货大楼500米范围内就有3个大型影院,再延伸至新西南百盛,方圆不超过5公里,就集中了6家电影院。昆明的东西南北方向,都已实现了影城的全覆盖,仅在呈贡就有3家影城,石林、晋宁、嵩明、东川等地都分别开设了2—3家影城,使得观影更加方便,就近观影、便利观影、随机观影成为趋势,大多数影迷不再集中到市中心观影。
    或许,昆明的“文艺劲儿”从骨子里就带着了。早些时候,人们喜欢在茶馆里打上一杯吴井水,取出几片“十里香”,一杯浓郁的“盖碗茶”拿在手里,边听戏边喝茶,老昆明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惬意。现在人们也不用挤在茶馆里谈古论今了,于是人们用另一种形式还原着老昆明的味道。昆明西山脚下茶马花街的笑龙门剧场再次把相声带回到观众的文化生活中,一杯浓香的普洱茶,一场精彩的相声演出,成了百姓最休闲的生活方式。
    除了茶以外,咖啡也慢慢成为昆明人的消费方式。2011年5月昆明首家星巴克在顺城王府井落户,短短几年的时间,漫咖啡、麦隆咖啡等这些国际连锁品牌咖啡店在昆明一一落户,具有昆明本土特色的咖啡馆,也遍地开花。这不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了人们交流情感,或是工作沟通的一种方式。而咖啡店不仅仅出售着咖啡,里面的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从书籍到演出信息的发布,店家也会把关于这个城市的文化资讯及时地传达给进店的消费者。
    电影《无问西东》描写了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大学生因为抗战爆发来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而昆明的话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逐渐形成,但是话剧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左右,话剧依然没有得到广大市民认可,仅仅作为艺术学校里面的一门学科。一直到2004年“华文戏剧节”在昆明剧院演出以后,人们才慢慢地接触话剧这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大量外来话剧的引入,从孟京辉、赖声川到开心麻花,在昆明花上200元左右也能看到这些经典剧目。
    演出场地也不再是单一的春城剧院、艺术剧院,慢慢地从艺影传媒这样的小剧场,过渡到庭院式的演出方式。2014年昆明南强街88号大院正式开业,2017年正义坊马家大院对外开放,这种庭院式的话剧演出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认可,也拉近了市民和舞台的距离。一些经典剧目《雷雨》《茶馆》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说到音乐,二十世纪30年代初,昆明就有了很时髦的“嬉皮士”音乐天才——雷漫天,他从小接触到西方音乐,并且小提琴、口琴的技艺都非常娴熟,那个时候他就把贝多芬、巴赫这些音乐大师的作品演绎得出神入化,而人们也赞不绝口。
    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昆明也越来越包容和接纳更多的音乐人和音乐方式。骆驼酒吧是昆明最老牌的演出场地,之后虫子酒吧打造了原始概念上的livehouse。2010年的平安夜在昆明世博园做了第一场“五百里音乐节”,从这一天开始,音乐成了一群人的狂欢。痛仰乐队、野孩子乐队、新裤子乐队、逃跑计划等等这些民谣、摇滚乐队以及他们的音乐开始进入到昆明。人们的娱乐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娱乐场所转移到带有音乐现场演出的小酒吧上。以前年轻人的聚集点主要集中在建设路的“说吧”,随着小众音乐开始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它也变得大众起来。现在南亚的“摩登天空”、m60的“南域之声”这些大型的livehouse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择。
    昆明四季如春,而色彩就把昆明的绚烂定格在画纸上。创库的兴盛,就把大量省内外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彩云美术馆”的创始人顾庆维素来以画真山真水见长,他用中国画的笔触,把云南的迷人景色与丰富色彩尽收眼底,让国内外观展来宾赞叹不已。陈丹青、叶永青等省内外知名画家也时常来昆明办画展,同时也带动了大批青年艺术画家。而私人美术馆也越来越多,从“金凤凰”美术馆到刘丽芬的“苔”画廊,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走进画廊,静静地欣赏一幅画作。
    在云南从来不缺少陶制品。云南的陶器不但做到了“大美”,还还原了“陶”的本真。云南建水的紫陶、维西的黑陶、玉溪的华宁陶,以及曲靖的陶乡,这些独具云南地方特色的陶制品在昆明汇集。通过匠人们的传承,秉承柴烧的技艺,陶不仅仅是一种器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愿意走进陶艺店,自己动手做上几件陶艺品。
    人们对“书林街”从不陌生,这里曾经是开启昆明书文化的发源地。顾名思义,这里就是早期昆明卖书最为集中的地方。抗战期间,昆明作为文化的大后方,书籍出版流通更加兴旺。在甬道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都开有分店。二十世纪70年代末,昆明人忽然发现新华书店开始销售中国古典名著和世界名著,于是每天南屏街的新华书店还没有开门,就有一大批文人墨客排起了长队。而现在新华书店在昆明就多达八家,并且每家店的定位也都不一样,从社区店到校园店,再到比较偏远的地方,新华书店也开设了“乡愁书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当、亚马逊崛起,所有线下书店哀鸿遍野,传统书店纷纷倒闭,一时间大有被摧毁之势。但是不过几年时间,新派的生活方式书店以咖啡+生活方式+第三空间+书店的概念再次复活,而且一跃成了商场的“最爱”。整个城市综合体商人们渐渐发现,如果想要在与强大的电商战斗中取得胜利,就不得不用极低的租金去把蕴含着品位、体验、精神空间的这些不是那么赚钱的文化符号吸纳进来。2015年以来,多家新开书店落户昆明各大商场。从同德广场的“花生书店”“猫的天空之城”,再到南边南亚商场的“文艺复兴”“摩登天空”,以及在昆明新开业不久的大都摩天购物中心、爱情海购物中心,都吸纳了大批连锁书店入驻。当人们进到商场时,除了买、吃、玩、看电影之外,有时候一抬头,出现一家装修质朴、音乐柔和、飘出咖啡香的书店,会让人不自觉地进去坐一下、看看书,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某些特定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和你喜爱的作家。这些新型的书店,满足了现在人们快节奏“一站式”的生活需求,而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满足着人们购物的需求,也成了人们休闲和放松的集中地。

潍坊市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公告(第2018035号)
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前三季度咸宁市经济运行述评
临港区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阳泉人,桃北中街(四矿口至河神庙段)道路维修开始,持续一个多月
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月度督查会办会在淮安区举行
城市“文艺范”:不仅是熟悉的玩场
王会勇董晓宇带队赴京拜访对接定点帮扶中直单位
官桥镇掀起扫黑除恶斗争高潮
中心城区小型污水管道维修工程拟本月完成
达茂旗审计局“实常严紧”四项措施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应急演练 提高救援技能
邯郸市东部片区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调度会在肥乡区召开
聚焦养老金“十四连涨 多措并举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
应急救援演练为衡水高新区扎紧安全“篱笆”
百东新区小学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全部合格
华安前坑村多举措健全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
石家庄市29辆违规渣土车被查
市发改委到“三沟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市规划局党组召开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部署会
龙岩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