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则百业兴
回望这两年,我们心潮澎湃。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全面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细数这两年,我们激情满怀。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加快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沃野田畴一派生机与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兴起,富民产业多点开花,循环农业样板示范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强筋壮骨,粮食总产达到71亿公斤,实现“十四连丰”。2016和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912元、14872元,增长6%和6.9%……
这两年的答卷可以概括为我市两年来农业发展的蓬勃脉动,定格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探索的路径之中。
“强”中聚力:科技投入分量重 绿色发展创辉煌
连片农田里机车隆隆,当下,佳木斯各地正陆续上演将农田变“绿洲”的神奇画面。运苗机隆隆作响在田埂间穿行,将一簇簇嫩绿扎进黑土,快速而准确,彰显着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的优势。今天佳木斯的农业发展着眼的不是大和快,而是优和强。
“16日插秧一号区域,26号插秧2号区域……”在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田展示区,一块一公顷的示范田可以种10多个不同品种,一粒水稻种子从催芽到下地,时间差、温度差、技术差异全过程精准把控,智慧农业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有集水稻农业与生态气象监测站、农业气象生态实验室、标准化人工防雹增雨基地、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和农业气象科普馆五位一体的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基地。通过卫星遥感可以快速捕捉到天气异常,多种数值预报在第一时间发送至农户的手机上,村里的气象大喇叭也会响起来。除此之外,园区采用互联网+农业的手段,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可追溯、农业装备智能化,智慧农业的“高精尖”颠覆传统农业生产,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
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农业标准化率达到8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粮食仓储能力达到2100万吨,二、三、四积温带水稻种子供应量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7935个,流转土地面积515万亩,占集体耕地的42.6%,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实测全面完成。
合作社带着农民抱团发展,不仅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产品品质也得到很大提高,土地效益更是成倍增加。
同江市八岔村赫翔渔业农民合作社围绕“生态、健康、高效”的特色养殖发展思路,带着赫哲族农民增收。合作社在天赐湖养殖鲤鱼、草鱼、螃蟹,产值100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今年发展了特色农业种植,引进有机新品种种植,目前黑玉米、黑土豆、山药等品种进入试种阶段,如效益可观将会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他们将农业发展与赫哲族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八岔村特色品牌,把合作社的项目做大做强,带动村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佳木斯大米荣登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单,再次印证了佳木斯大米的优质和品牌实力,更加坚定了佳木斯大米提升市场竞争力、走好高端路线的品牌自信。
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绿色食品标志总数达到254个,有机标51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7个,面积890万亩,占耕地面积46%,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品牌建设,不断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产品营销取得新突破,“生态米都”区域品牌扬名全国,连续六年荣获“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称号。
“调”上发轫 :结构调优市场宽 机遇调来好扬帆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如浩荡春风吹拂着每一寸黑土地,新的机遇带来了新活力。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我市始终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发展的总抓手,这两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乐的变化可知可感。
这两年我市种植业结构向优势作物、优质专用品种、高效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绿色有机和外向型农业六个方向调整。从有到优、从量到质,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龙头企业、品牌产品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双双提升。今年,我市种植结构呈现出“一稳、一减、两增”的特点,新增水稻21.64万亩、大豆239.15万亩,调减玉米345.16万亩,三大作物分别达到834.52万亩、454.9万亩和533.97万亩。
一样的地,却有着不一样的收益。
汤原镇北向阳村启程生态草莓葡萄采摘园门口,周边县市前来采摘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棚室里更是另外一片天地。
一个个小红果缀在一趟趟翠绿植株上格外惹人喜爱。游客边采边尝,园主忙着打包,好一幅动人的图景。园主董成成告诉记者,一万多株草莓的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自己照顾的精细,草莓质量好自然价格也高。采摘价最高的时候每公斤卖80元,打包成礼盒能卖到每公斤160元,两栋草莓大棚平均每栋效益至少5万元钱。“种大田可赚不了这些钱。”董成成咧嘴笑着说。
“调”之探索不止汤原这一点。我市在一步步实践中努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找新出路,探索新答案。
“调”中延链条。桦川“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调”出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
桦誉粮油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与玉成现代农机合作社签订水稻订单。农民手攥订单心有底,企业以优质稻为牌拓市场,双向流通,双双受益。同时,企业以循环经济体系为核心,将水稻加工成大米,利用废弃的稻壳与秸秆加工成生物质燃料用于企业发电和供热。部分大米可制成米糠油,米糠油经过二次提纯还可产生谷维素和阿魏酸。废弃的米糠用来做海产品饲料,水稻吃干榨净的过程凸显出一条清晰的精深加工链。
“调”中抓特色。我市特色农业呈现出亮点、有市场竞争力的地域特点,如桦南的紫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些深加工项目被吸引而来。还有郊区的红树莓、汤原的木耳、桦川的蓝莓等活力显现,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调”中树品牌。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佳木斯稻米节”,开展了“品牌农业中国行·佳木斯大米走进全国各地”等系列活动,启动中国大米产业展览交易基地立项,“佳木斯大豆”地理标志成功获批,“佳木斯大米”进入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十大区域品牌榜,全市由农业部认证的地理标志总数达到13个,今年,“佳木斯大米”跻身2018中国品牌百强榜,位居第20名,大米类前3名,“生态米都”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握紧调结构这把“金钥匙”,我市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路上越走劲越足。
“原”中求变:“强头壮尾”增活力 精深链里淘“真金”
深度开发 “原字号”, 以 “粮头食尾 ” “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龙江农业快速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总书记的话点燃了佳木斯人民的激情,这两年,我市构建现代农业“三个体系”步伐更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子更宽,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思路更多。
在富锦有两个“大块头”项目,聚焦“原字号”,把“头”做强,把“尾”做深。
投资61亿元建设了象屿金谷粮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项目,业务涵盖上游种植、肥业,中游粮食收购与仓储,下游深加工、物流服务与贸易等业务板块。自2014年开工以来,345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一期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已投入运营。“象屿模式”吸引了绿色食品企业北京万里利达在富锦投资70亿元,建设400万吨粮食仓储、120万吨玉米、40万吨水稻加工项目。
两个大项目聚集粮满仓,提升价值链,引“凤”把产业链拉长。
象屿生化玉米深加工产出的淀粉,被运往营口港鲅鱼圈,上船销往沿海、珠三角等地。今年,年产10万吨山梨醇项目在富锦破土动工。依托富锦优质、持续的原粮供应能力,依托象屿集团遍布国内外的销售网络,以及东北制药集团雄厚的药品研发、生产实力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实现产业聚集、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已签约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也在积蓄能量,为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枝繁叶茂增添新活力。
“大块头”给力,“小肌肉”丰满。
桦南县黑龙江蓝谷食品有限公司暨黑龙江李忠民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的十个月内,销售收入6.4亿元,完成纳税1.3亿元,创造了一个奇迹。企业创始人李忠民历时14年研制代餐粉,192种配方后的五谷杂粮诠释着“食材多样化”的研发理念。2015年,该公司入驻桦南县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后迅速成为龙头企业,目前拥有生产线3条,日加工餐粉100吨,年加工生产能力3万吨。通过基地订单带农户形式,与各乡镇对接,高于市场价格把全县农民生产的杂粮杂豆全部纳入收购范围。目前,累计与贫困户签定绿色杂粮杂豆订单4万亩,带动贫困户2000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企业销售渠道已遍布全国,今年上半年启动国际市场,与1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和商务合作。
时间的意义,远不能用长度来衡量。两年来,佳木斯人把总书记的话记在心上,践行于实,聚各方力量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出新天地。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产业链、价值链思维,“转”出农业全产业链经济新活力,铺展开一幅“农”墨重彩的锦绣图卷。佳木斯将以满弓之势,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奏响新时代奋进的乐章。
石家庄市8月8日还会有雨 主要集中在中北部
暑运客流火爆 西安局高铁客流突破千万人次
湖州港航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晒出漂亮成绩单
吉林查干湖游客量激增 昔日小渔村成旅游热门地
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伍家岗区税务局成立公告
沃野良田织锦绣 “农”墨重彩绘新篇
全省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视频会召开
洋溪镇开展整治违规公款购买消费高档烟酒自查自纠
绵阳“田坝小学”留守孩子的足球梦
全球网络峰会筑巢江宁小镇——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四大亮点
市老干局学习贯彻李希书记讲话精神
雨花区2017年共立案查办各类违纪案件134件 审结率100%
高考学霸调查:超半数受访者上的是普通幼儿园小学
“爱心早餐”让环卫工人冬天不冷
兴起学习热潮 汲取精神力量
向阳区“港龙之夏”群众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
新北区:华夏艺博园商家入选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等培养对象
我市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旧城古龙路现塌陷 一个多月无人修
市地震局2017年度全面从严治党述责述廉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