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田建强(右三)向参观者介绍展品。
□实习记者 裴囡囡
2017年12月4日下午6时许,中新网发布了一则“山西民间爱好者收藏宪法相关物品400余件”的新闻,不多时,搜索转载量就达30多万条。
“要通过宣传宪法,让百姓对宪法从仰望到亲近。” 这是田建强举办“新中国宪法展”的初衷。
宣传宪法的新形式
如果说2016年12月5日,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开馆揭开了官方用宪法馆的方式宣传宪法的序幕,那么,2017年12月4日我市“新中国宪法展”则开启了政府有关部门与个人合作办展宣传宪法的新形式。
2017年国家宪法日之前,田建强萌发了办宪法展的念头。但要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不仅需要藏品,更需要场地和资金。
田建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市司法局,把办展览的想法与局长进行了交流,没想到局长当即表示支持。
田建强所在单位市质监局领导听了他的想法后,也积极提供了一间房作为展会场地。
有了官方的支持,田建强充满了干劲儿。仅仅一个月时间,从藏品的精挑细选、装裱,到定展柜、贴宣传海报,田建强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活儿。2017年12月4日,“新中国宪法展”如期开展。
如今,这个“新鲜事物”已经接受了58个单位近1500人的参观,使机关、学校、企业、民间团体的参观者,对新中国宪法有了新的认知。
普通人的收藏之道
走进“新中国宪法展”现场,透明的玻璃柜里,整整齐齐地陈列着400多幅展品,时间跨度长达63年,内容涵盖宣传画、邮票、幻灯片、影片、工作证等。这400多幅展品,共同见证了新中国宪法的成长。
“成系列的宪法宣传,这在全国还是头一遭。”说起这次展览,田建强话里透露着一种自豪感。但展品的汇聚,远没有他说的这么云淡风轻。仅这400多幅展品,就花费了他整整三年时间。
藏品哪里来?田建强不是巨商富贾,花费巨额资金去购买,显然不是工薪阶层所能承担得起的。作为有着几十年收藏经历的收藏爱好者,田建强有自己的诀窍。
孔夫子网、淘宝、中华收藏网是田建强每天都要浏览的网站。这些网站,像跳蚤市场一样,金块与泥沙混在一起,想要淘到关于新中国宪法的“金块”,必须得有火眼金睛。
2014年,田建强在孔夫子网上发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画册》,这与网上流传的同类画册大不相同。该画册原属于东北图书馆馆藏,后因多种原因流落民间,因为集观赏性、历史价值于一体,被多次印刷发行。但这一次,孔夫子网上出现的竟是一版一印,相当于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画册,弥足珍贵。田建强当即淘了回来,避免金玉蒙尘。
除了网站,古玩市场、红藏朋友介绍、邮局甚至废品回收站,都是田建强收集宪法藏品的途径。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去废品回收站走一趟,翻一翻。“因为很多人不识货,把关于宪法的历史资料当废品一样乱扔,我必须得去翻一翻,否则,废品运到河南,瑰宝就变成了纸浆,再想重现,就是痴心妄想。”田建强说。
每一次收藏都是收获
藏品收集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奔波在晋城、太原、北京的古玩市场间,田建强原本是想打破晋城小城市的地域局限,但现实却狠狠打了脸,大量的奔波,除了耗费时间、体力之外,很多时候都是空欢喜一场。而网络上的藏品,虽然品类多,但要不就是价格太高难以企及,要不就是品相不好,没有收藏价值。要找到心满意足的藏品,太不容易了。
虽然难,但田建强却很享受这一过程。在他看来,每一次寻找都是一次与藏友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2016年,网络上一幅刘少奇签名的宪法宣传藏品引起了田建强的注意。藏品以拍卖形式出售,起拍只要几百元。田建强心想,也许别人“不识货”,就打算铆足劲儿把它拿下。很快,拍卖台上就只剩下他与“洛克卢梭”两个人了。而此时,价格已经被他们俩抬到了5000余元。作为普通工薪阶层,妻子下了岗,女儿还在读书,现实境遇让田建强不甘心地放了手。
虽然放弃了竞价,但田建强依然没死心。他主动联系了“洛克卢梭”,没想到“洛克卢梭”竟然是宪法宣誓仪式的发起者叶建平。几番交谈之后,二人相识恨晚,成了朋友。在交流宪法收藏的过程中,叶建平得知田建强将在我市举办一个新中国宪法展,他连连称赞,并邮寄了不少宪法藏品作为支持。
在收集“古董”的同时,对于当代宪法的发展与宣传,田建强也时刻关注着。2017年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前,他专门跑到市司法局讨要宪法宣传画。当拿到从政府楼梯口撕来的仅剩的一张宣传画时,田建强又皱起了眉,胶带的粘贴显然让宣传画破了相,不符合他的收集标准。他不死心,又辗转到各个单位去问询。终于,在一个社区找到了几张完好的宣传画。
每一次观展都是洗礼
在田建强看来,新中国宪法展是一次初心的铭记与精神的传承。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这也是他坚持办展的内在动力。
在展会现场,5张印有“自贡市文联宪法草案美术宣传组编印”字样的系列宣传画,炫彩夺目。“从这5幅宣传画,我们能看到当时宪法宣传的主题、方式与力度。自贡市的印记,充分说明宪法的普及在当时已经扩展到地级市,这对研究宪法史意义非凡。”据田建强介绍,像这样的成系列、品相完好的宪法藏品,在全国已经找不出几套了。
在展柜的一角,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印制的1954年宪法文本、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印制的1982年宪法文本、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和三十周年大会请柬、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报告会门票等,安静地呈放在黄色的绢布上,而这些已经泛黄的纸张,却最能还原宪法诞生与成长的历史进程。
像这样有价值的藏品还有很多,如50年代的《宪法草案公布了》幻灯片、到现在还能正常放映的宪法宣传电影胶片、新中国第一套包含宪法主题的邮票等等。透过这些,我们看到的是宪法结合国情的不断修正,以及宪法背后老前辈的呕心沥血。
对于宪法这部根本大法,我们惯用仰望的姿态。据本报2014年12月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近三成市民从来没有读过宪法。
无知等同于放弃权利。其实,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已充分说明了它与民生的贴近性。如何让宪法这个九鼎重器成为百姓熟知的维权武器?这正是田建强努力在做的事情。
“融入更多现代手段,让宪法展有声音、有影像、有仪式感,做好每一幅展品的编制说明,让参展的人不用讲解就能看懂。”田建强在侃侃而谈中,已经为下一步宪法展的宣传描下了草图。从宪法展到宪法馆,田建强正努力让理想变为现实。
石家庄市“4+4”产业招商项目谋划月启动
通江县有效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我市1-4月出口总额超800亿元
小区物业好不好 诚信等级分数告诉你哈市即日起开展物业服务诚信小区(项目)评级评选
打造特色城郊一流景区
田建强:办新中国宪法展,让宪法更亲民
吴海平在临海调研“三位一体”改革工作时强调坚定改革信心 打造改革样板
推进森林康养认证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环广西”期间多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曝光台!看看这些桂林人素质有多低下,旁若无人大摇大摆干这事!
天马街道组织多部门实地探讨第三次百日大会战整治方案
又到水痘高发季 大人孩子要提防
高考听力考试期间 南京14处考点周边有临时管控
深圳超九成学校百米内就有烟摊 为赚学生钱可论支卖
市委委员、候补委员重温入党誓词
莞城:主要领导慰问消防官兵 共叙军民鱼水情
国际发明展最高奖产品将亮相家博会芜湖馆
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叠彩区食药监管局党支部开展党性主题教育活动
两天两起娃娃坠楼 悲剧缘何一再发生?
郢北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室外配套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