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都:巧手翻飞,木上“开花”

根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根雕艺人以独特的视角洞察到根之留白,并把这种天然以艺术的姿态呈现在观赏者面前。今年53岁的李建都,至今从事根雕33年。他用刻刀雕琢一根根“朽木”,赋予它们崭新的生命。
人物简介:李建都,1965年生于本溪,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
1.手执刻刀
5月6日,在李建都位于丹东市第十七中学附近的店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根艺小把件,以假乱真的“白菜”、可以用来按摩的“蚕蛹”、十二生肖木牌……“这些作品都是我手工制作的,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李建都说。
1965年,李建都生于本溪。他与艺术结缘甚早,从小就喜欢绘画,经常拿着画笔外出写生。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最终会放下画笔,拿起刻刀。
20岁时,母亲生病住院了,由于亲人在外地,李建都独自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需要手杖辅助走路,他从外面买回木料和刻刀,照着书籍开始雕刻。很快,手杖有了雏形,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连连赞叹。后来,李建都又陆续做了一些摆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对根艺愈发喜爱。“那时常常是我没做完,就有人看上了。但当时我有工作,所以只把它当作一个爱好。”
1991年,李建都下岗了,他决定去国外闯一闯。国外的那段经历,最终以失败收场。1996年,他回到了本溪,决定潜心根艺创作,手杖是他的主攻方向。他认为,手杖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兼具实用性。在艺术上,他特别注意展现原料的根瘤、纹理等特质。他说,这些“特质”是任何能工巧匠无法雕出的,也是人工与机械的区别。
创作中,李建都对原料没有什么要求,他认为物尽其用最重要,同时要把自己的内涵融入作品中。他主张“七分靠自然,三分靠雕琢”,一件根材放在家里一两年不动是常有的事。
出于对根艺的喜爱,前15年里,他一直往里搭钱,交了很多“学费”,可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创作,李建都说:“那段时间全靠妻子撑着这个家,我就像着了魔一样。记得有次接受采访,我的女儿说:‘爸爸天天拿着棍子也不陪我。’”不懈的坚持终于换来回报。后来,他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2008年,李建都投靠亲属,全家搬到了丹东。
2.开拓视野
接触根艺时间越久,李建都越觉得自己能力不足,1997年,他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雕塑。
“雕塑与根艺有相通的地方,但在创作时,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因为我以前没接受过专业训练,学校里讲授的基础课程使我受益良多,让我在造型和对艺术的认知方面有所提高。”
采访中,李建都提到最多的就是要多出去走一走,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数年来,李建都几乎走遍了全国,其中福建莆田和浙江东洋两地让他印象深刻。
1999年,他来到莆田考察,在当地的木材市场里,假借看家具的名义,研究家具上的雕纹。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车间学习。“根艺分北派和南派,北派的风格比较粗犷,有许多体量大的作品;南派的风格是秀美、细腻。经过考察后,我将两派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2000年,李建都又来到了东洋,学习当地一种很有特色的技艺——黄杨木雕。“这种雕刻手法做出来的作品很细腻,雕一件作品会分许多层,显得很有层次感。他们雕完之后,还会看一遍,然后再修一修。比如一件作品他们用5天雕出来,再用5天来调整。”
学成归来后,李建都吸取了他们的优点,每刻完一刀,会停下来想一想,看是否需要修改,因此他的作品比较少。他笑称,这叫“慢工出细活”。
这个“慢”,还体现在木料的处理上。李建都说,木料需要先用水泡,考虑木料的材质、大小等因素,长则一年,短则半年;之后打药杀菌、密封,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最后干燥。以手杖为例,需经过六到八个月,若是体积比较大的木料,要经过三到五年才可使用。
做根雕不仅要心细,还得腿勤。上山、下河,他不辞辛劳,只为能多收集一些好根材。他说,每雕出一件作品,他都快乐的像个孩子。
3.坚持手工
李建都说,一件作品需要经过选材、绘图、打坯料、粗雕、精雕、调整打磨才算完成。其中,精雕所占的时间达到整个工时的五分之三。
多年来,李建都一直坚持手工雕刻,可想而知,他的手承受了多少压力。
记者注意到,他的手上有一层厚厚的茧,还有许多刀伤,有的手指甚至已经变形。他说,做这一行,往往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因为长久保持一个姿势,颈椎也跟着出现病痛。
当记者问到为何会坚持手工作业时,李建都说:“手工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没有机器做得圆润,画线条时也会有误差,但它是有生命力的,用我们的行话叫‘有味道’,这是机器做出来的作品比不了的。”
2007年,当得知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在北京举办展览后,他背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了北京,找到当时的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为自己争取了一方展台。他的根艺手杖系列作品,在中国第11届根艺石艺精品展中获得“刘开渠根艺奖”金奖,该奖是当今中国根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
李建都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最近几年,他逐渐将木雕创作转为小型精雕,每件作品的构思多基于传统吉祥文化,都有一定的寓意。对未来,他希望能静下心来多创作几件精品,让自己的根艺生涯不留遗憾。

市交通等四部门共同推进广州市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工作
滨州农村电商“发力” 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3.97%
本市中小企业组团赴穗参加第十四届中博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
跨东三环高架桥桥面铺设 部分路段实行交通限制
南明区水口寺社区阳光驿站禁毒志愿者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李建都:巧手翻飞,木上“开花”
李沧区开展农民工欠薪整治专项行动
娄底召开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日本樱花季泰国泼水节催热近期短途出境游
仙居乡村振兴学院成立
游客在广东海丝馆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过程
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本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的公告
马生龙在全市新媒体宣传工作会上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我市创新党建工作激发党组织活力
南充日报社日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常年承接业务
儿媳刚送的“苹果”险丢失 多亏公交师傅制止顺手牵羊
全省安全生产交叉检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河南省企业公共资源配置中心在焦作挂牌启动
[恩施日报评论]“尖刀班”进村要做好三件事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地铁“中枢神经”守护者孙树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