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专题】走进新时代 实现新作为——聚焦2018全国两会
  新华社评论员
  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性时刻。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表决,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大会堂响起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对我国现行宪法作部分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大势所趋、事业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次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数千条建议。这是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当代中国宪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实践证明,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为了贯彻和体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精神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百余名快递员学习交通安全
河海大学成立农业工程学院
市土地收储中心召开扶贫专题会议
青岛90后排爆特警:为练拆爆 自制炸弹模型
包头市昆区两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
新华社评论员: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任东赴四铺镇调研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红桥区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关于2017年12月15日上午9:00至12月16日上午8:00仓山区迎宾路的停水公告
玉桥举办首届原创诗词大赛 居民赋诗倾情朗诵颂蓝图抒幸福
天津国际设计周将开幕 最佳设计4项作品来自中国
我市公布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对举报线索将严格保密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与桦川县中医院对口支援战略协作正式启动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 有个全国最大的校内温室蝴蝶园这个蝴蝶园
“校长不是官”乐与教师学生“耕云种月”
蓝山县开展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集中宣传咨询活动
20万吨/年环氧丙烷联产45万吨/年苯乙烯项目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商业篇
雍成瀚在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时强调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精准施策 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扎实成效
“绿色长江新动能·海外大V看武汉”座谈会举行将武汉美好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