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博“国际博物馆日”免费鉴宝现场出惊喜:一幅曾流往日本的国画又回祖国

  专家在仔细观察市民收藏的画作。(本报记者郭睿摄)
  (厦门日报记者郭睿)鉴宝,让专家兴奋的不外乎是藏家带来真宝贝。不过,昨日在厦门市博物馆一楼大厅坐镇的专家遇到了更激动的事――一幅曾流往日本的中国画又回到了祖国,这也成为今年厦博“国际博物馆日”免费鉴宝现场的一个惊喜。
  首幅鉴宝画作是真品
  16日,市民小甘在《厦门日报》上看到专家天团免费鉴宝的消息后,他家里就热闹了起来。长辈交给他一幅画,画上是中国人喜爱的鸡和竹,让他拿给专家看一看。昨日一早,小甘就赶到厦博,成为字画组的首位客人。负责接待他的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厦博陈列展览交流部主任赵庆生。
  一会戴着眼镜看,一会拿掉眼镜瞧,一会关注画的技法,一会盯着装裱方式,赵庆生看得很仔细。“你这幅画回头要么找人手工重新装裱一下,要么做个框装起来,不能经常卷起来再摊开,厦门很潮,易折。”赵庆生这席话一出口,围观的人们都听出来了,这画有戏。
  “画的内容比较吉祥,画工也不错,公鸡是用工笔,竹子是写意,是中国传统的水墨淡彩画。从绢的质地来看,年代应该不会太早,因为明代的绢没有如此细腻,网格比较大,这个应该是清代以后,我推测它最早应该是在民国创作的,但作品的确是真品。”赵庆生指出,这幅画的装裱很有特色,看得出是日本裱法,从用的材料能看出,曾经的藏家是个富户且对这幅画很看好,虽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也有收藏价值。对这个鉴定结果,小甘表示很欣喜。他告诉记者,这幅作品的确是家里人从日本那边的渠道收藏而来的。
  年代最早是一方明朝砚台
  不是所有的藏家都像小甘这般幸运。一位从岛外运来十多件陶器的大叔就铩羽而归,专家一眼就看出这些陶器都是近二三十年新烧制的。一位大姐本想看看自己的宝贝玉石项链有多少价值,却被告知是廉价翡翠制成的,品相还不算好。负责杂项组鉴宝的文博研究馆员、厦博鉴宝征集部主任陈文告诉记者,开门一个多小时他还没看到入眼的宝贝,不过过手的藏品也的确有古物,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方明朝的砚台。“建议不懂收藏的市民最好谨慎涉足这个领域,很容易失手。”陈文说。

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现场观摩推进会
被困电梯踹坏门是否犯罪?男子被判犯寻衅滋事罪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与母语程度有很大关系
浉河区五里墩街道利用屋顶打造特色绿化景观
确保春节期间“舌尖上的安全” 宜昌市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
厦博“国际博物馆日”免费鉴宝现场出惊喜:一幅曾流往日本的国画又回祖国
第七届东海花博会6月1日在西双湖景区开幕
任前公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万国营提请任命马学平等职务
市领导调研符离大道沿线旅游景点建设等工作
“五清”行动显成效农村环境日渐美
关于转发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做好2017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新时代 新格局 新平台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助力西安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研讨会举行 多国驻华大使出席 上官吉庆 斯科特·弗格森 安德烈·库利钦斯基致辞
拥有“大小摩托” 重庆球迷很满足
2018年闹元宵广场文化活动周启动 浓浓元宵情
“老字号”石化医院涅槃重生
全省癌症早诊早治表彰大会举行大庆获多项大奖
香米文化艺术节带旺武鸣区乡村游
重庆机场推出行李可视化系统 旅客可实时查看行李搬运状态
2018首都高校沙滩排球锦标赛圆满落幕
《人民日报》刊发鹿心社陈武署名文章:共襄东博盛会 共谋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