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兴宁版画——铁笔刻出文化名片


印制版画前需要调制专用油墨。
  ●本报记者 朱红娜/文 林翔/图
  崛起于上世纪30年代
  在兴宁老街一套老旧的套房里,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面摆着一张床,两台柜子,几把椅子,一张小圆桌上铺着一块斑驳的桌布,这就是兴宁版画传承人刘可为几十年的工作室。小圆桌是版画台,一块已复制铅笔画稿的椴木板上,75岁高龄的刘可为左手按着木板,右手握着刻刀,一刀一刀沿着画线刮刻木板,不一会儿大树的主干就被雕刻出来了。这就是传统的兴宁版画。刘可为介绍,创作一件木板版画作品,首先是选好刻制用的木板,一般以梨木为最佳,好的赤河木、樟木等也可用,现在多用椴木。然后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画成详细的木刻画稿,并将画稿复印到已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用刀进行刻制。刻制完成后,用胶滚筒均匀地在板上滚动上墨,然后覆盖上画纸并在纸背反复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待阴干后托裱即成为一幅版画。因此,版画尤其讲究“三味”,即“木味”“刀味”和“刻味”。
  版画不仅是广东画坛更是中国画坛的瑰宝。版画艺术在兴宁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兴宁上世纪30年代就涌现了陈铁耕、罗清桢、陈卓坤、罗映球、荒烟、王立等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版画家。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我国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兴宁人。1980年,著名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兴宁也赢得了“中国南方版画之乡”的美誉。
将纸张覆盖在已经上墨的木板上,然后用名为“马连”的工具擦拭纸张背面以吸附油墨。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然而,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版画的宣传作用不再是其优势,兴宁版画创作日趋凋零,版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为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2007年兴宁版画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1月,刘可为被评为梅州市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让兴宁版画后继有人,近几年兴宁市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除了组织多种形式的版画培训班外,还通过美协、画院、版画会发动重点作者参加省级美展和版画展,出版个人画集,重奖加入中国美协、省美协的画家。组织会员到广州美院等地参观学习,学习创作了除木版画外的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版画类型。
袁炽彬将木板固定在可升降的架子上创作,他独创的这套工具大大减轻了疲劳程度。
  兴宁版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新一代版画家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袁炽彬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版画创作方式:将木板定格在可上下移动的架子上,画家坐在椅子上,根据需要移动画板进行雕刻。袁炽彬告诉记者,版画是个长时间的工作,传统版画在台面上操作,长年埋头于版画创作,对颈椎腰椎伤害较大。而他创新的方式不仅可以保护脊椎,还可以在雕刻操作上更方便更省力。
  据兴宁清桢版画会会长肖希正介绍,目前兴宁籍版画作者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共有50多人,长期从事版画创作的有100多人,活跃在美术界的版画爱好者有1000多人,年长的国家级会员版画作者已经超过80岁,而年轻的才20多岁,人才结构比较合理。到目前为止,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兴宁籍画家版画作品就超过250幅。2017年4月,兴宁版画在“省社科专家话梅州文化名片”活动中成为梅州市15张文化名片之一。

扬州农产品拥有11件“地理标志” 列全省第七位
屯留县岗头村的村民喜摘树莓
学校医院周边开启“静音模式”哈市持续严查乱鸣笛,违法驾驶人被处50元罚款
市环保局:南阳市召开全市环保工作座谈会
我市森林资源指标连续5年增长
【新视界】兴宁版画——铁笔刻出文化名片
喜迎十九大诗文朗诵比赛在市艺术馆举行
日照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六次会议
最后一天小长假 青岛交通口岸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市交通运输局全力保障国庆期间交通安全
天津严惩行人闯红灯:面部曝光 纳入诚信记录
上半年天气很飘忽月度雨量严重失衡 1+2+3+4+5<6!
新区“12345”里有一批“业余话务员”
阆中古城船只和漂浮平台被冲走 幸在下游2公里处成功拦截
2017年我省水资源管控年度目标全面完成 11市考核全优
今明有小雨后天热浪来
蚌埠市高新区天河社区开展扫黑除恶宣传 进社区活动
我市启动城市色彩规划编制
母婴平安 安心过节——浦北县人民医院竭力抢救车祸受伤孕妇
1万多元现金落出租车上 的哥捡到如数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