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水文化遗产点近300处


  今天是第26个“世界水日”,记者从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队员在水利部门的配合下于去年7月开始对无锡近300处水文化遗产点进行摸底调查,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据了解,2016年江苏省水利厅与省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水文化遗产调查的指示,对涵盖工程建筑、文献资料、非遗三大类的水文化遗产进行摸底,这一摸底行动在全国也是首次。无锡市考古所承担了无锡境内(含江阴、宜兴)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的调查,主要是桥梁、古井,以及水库、石坝、水文站、河道等。
如何认定水文化遗产?“无锡河流众多,有的如伯渎港是明显可以认定的,但大部分河流的开挖时间或形成历史难以确认。”全程参与此次调查的无锡市考古所工作人员邵栋介绍,水文化遗产调查和文物调查是不一样的,主要是要从如何治水、管水、用水上去体现水文化。考古队员们从江阴沿江水系、宜兴宜溧山地水域体系、城市运河水系、太湖泄洪通道等“水路”展开大调查,并加强与水利部门的合作,增加了水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内容。
“不少调查点在偏远乡镇,这些点是根据较早的记录统计上来的,但其实有的点已经不存在了,但表上仍有记录;还有不少点位置较远,有的是水利和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都不认识的,我们只能到当地乡镇去寻找本村的老人带路。”邵栋说,根据水利和文物部门提供的信息,各区县水文化遗产点初步统计有近300处,其中文保点200多处,河道及水闸等水利设施有60处。从板块来看,宜兴是水文化遗产点分布最多的地方,有130余处。
“我们跑遍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认的桥和井,总体而言,无锡的桥梁保护还是很到位的。”考古队员在惠山区、锡山区和宜兴等地发现了一些呈十字形、Y形、L形等形状独特的桥梁,足见无锡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即使河道纵横交错,总能想法子架桥过去。不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古井保存状态却不尽如人意。“在一些村民家中,还能找到不少保存完好的井圈,但井圈下面的古井就不见踪迹了,可见古井存在一个自动废弃的过程,而古桥在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据悉,考古队员们今年夏天之前还要做一个补充调查,进一步梳理资料,为全面摸清我市水文化遗产现状,保护和传承好水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安全生产月 宜宾市翠屏区这样做
2020年 川内将设40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芜湖考区开考
[身边好人] “好媳妇”华天青: 用爱呵护高位截瘫丈夫
中央苏区发展大讲堂第五十六期开讲
无锡水文化遗产点近300处
柞水三支宣讲团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翁源邀各地乡贤谋文艺繁荣大事
“衡报微拍”首战告捷 33件名家书画成交率达八成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
市气象局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活动
达州民房火灾致一家6口遇难 房子垮塌前曾打电话呼救
创新引领 “科技引擎”驱动冰城振兴
我市多个高速出入口“旧貌换新颜”
温暖贴心关爱 务实深入帮扶 民盟资阳市委、市卫生计生委开展2018年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
麻阳:邻县就医丢钱包,急!拾金不昧好儿郎,赞!
省依法治省办督查安居区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情况
心血管疾病防治如何更规范高效 这场峰会给你答案
电箱“穿花衣”
平和五寨:召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