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确立“9+1”现代社会救助体系


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3年5月,市民政局、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共同发文,首次公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993年6月1日起执行。这是全国最早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994年,上海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标准划分为近郊、远郊和海岛三条线。城镇的低保标准高于农村,近郊标准高于远郊,远郊高于海岛。到2005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归并,三条线并为一个标准,并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1∶1.5的比例确定。1996年,上海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省市级的社会救助政府规章《上海市社会救助办法》。
上海创设城乡低保制度以来,不断完善救助制度体系,科学设定低保标准,创新单项救助政策,促进就业救助联动,健全救助手段,拓展救助覆盖面,丰富救助形式,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全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上海经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物价变动等综合因素,上海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以城镇低保标准为例,1993年至今先后22次调整,由1993年建立之初的每人每月120元,到2018年提高到每人每月1070元。截至2018年9月底,上海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9.11万人,其中城镇15.64万人,农村3.47万人,并对10.34万人实施粮油帮困措施。
在实施城乡低保对象生活救助的基础上,上海针对贫困家庭经常性面临的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突出困难,逐步完善单项救助政策。进入21世纪,上海积极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社会救助“9+1”制度体系。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上海 上海迎来第20个依法治市日
南靖丰田:抓好重点工作 开创发展新局面
王伟中到大鹏新区检查调研
“2017年ASTA中国旅游营销交流周”下月在筑举行
玉田县健康扶贫“五到位”保障政策落实出成效
上海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确立“9+1”现代社会救助体系
奉新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呵护一河清水
宜宾市第九届男子篮球乙级联赛落下帷幕
周口市重拳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
周先旺拜会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
“八一”即将来临 渝北龙溪街道深入开展双拥走访慰问活动
燃!永州妹子翟颖与队友勇夺亚运会水球比赛冠军
剑阁将规划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
春节期间多阴雨 气温如坐过山车
市食药监局走进社区 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组图:引江济汉借来“6个东湖”有效缓解旱情
崇阳县整合投入千万打造农村精品社区建设高地
涡阳:让“沉睡”的土地资产“醒”过来
[衡山县] 市基层妇联干部培训来衡山县现场教学
【快报】省运会,清远再传捷报,黎小柔夺得第二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