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 垂范百世——2018年漳州市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综述


  他博学勤勉、忠诚爱国,一生勤于笔耕、著述宏富;时代变换,他始终深受世人推崇、敬重,其遗迹得以完善保存,其精神历久弥新。
他就是“一代完人”黄道周。
6月14日至16日,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在漳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等近300名嘉宾齐聚一堂,走进东山和漳浦,走近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这是一场发现之旅
数百公里行程、十余个采访点中,两岸专家学者深入参观考察了黄道周读书处、黄道周讲学处、黄道周故居、黄道周纪念馆等地,全方位、多角度发现并感受黄道周精神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1985年至今,每次来漳州都能带给我新的惊喜。”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侯真平告诉记者,1985年黄道周诞辰400周年之际,他作为学者代表应邀来到东山县参加了第一次主题研讨,随后便与黄道周和漳州结下了不解之缘。34年间,他和团队数次来访,走遍了东山、漳浦等跟黄道周生活有关的每一寸土地。“而今天,当我们再次循着黄道周的足迹走进漳州,不仅依旧为这些原汁原味保留下的遗址和文化遗存所震撼,更为这些区域这些年所进行的不断修复和提升所动容。”侯真平说。
探“明诚堂”里古檐墨香,寻“天方盘”中万象奥秘,数百位专家学者一路边走边看、边思边记,格外用心。“特别是当我们听到古老的‘东山歌册’响起,看到当地人在用这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唱黄道周的故事时,除了惊喜,更多的还有感动。”浙江省桐乡市文化馆副馆长申伟感叹,“漳州让文化生态不再孤立存在,让人们获得更多美好的文化体验。这一系列优秀的经验和做法都非常值得其他地市学习和借鉴。”
盛夏时节,蓊郁草木间立着的黄道周墓旁已摆满了花篮,微风拂过馨香沁脾。1646年,黄道周在南京抗清就义,其门生花重金将骨骸运抵漳浦安葬。如今,围绕这个墓园修建起的黄道周公园,已成为集合文化展示、人文祭祀、健身休闲等多个功能区于一体的惠民休闲场所,让人在缅怀先贤的同时,还能接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洗礼。
年近古稀的老专家们弯下腰,用手指认真触摸着公园四周散立的石碑文字,“从东山到漳浦,我们追寻着黄道周的足迹走了这么久,你会渐渐发现,他不再只是存于书本上的形象、不再只是单纯的研究课题,而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对他精神的探寻和传承,对他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发扬,这样的一场追寻下来,也让我们发现了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场“交锋”之旅
如何深入探寻黄道周文化艺术内涵?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好黄道周精神?在期间开展的“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黄道周书法艺术研讨会”等活动中,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黄道周文化精神、书法艺术的历史价值、源流、特征、影响及传承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碰撞出众多精彩的思想火花。
“在史书上,黄道周有着书法家的冷峻、理学家的严谨、诤臣的刚烈、民族英雄的悲壮,而在我的眼中,黄道周却是风度翩翩、谦逊随和,有趣可爱得如同一位邻家大叔。”东山县黄道周研究学者林喜勇这样聊起他的“偶像”:“像是和蔡玉卿吟诗作对、为邺山书院取名、拿老子出关的典故与学生开玩笑,黄道周的事件件精彩好玩。甚至在抗清失败、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不失风趣幽默,写对联讽刺降清卖国贼,这才是骨子里的高贵。而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在进行文化普及、精神传播的时候,所不能忽略的重要细节。”
在研讨会的交流中,不少专家学者跟林喜勇持有一致看法,认为漳州这些年来着力加深对黄道周人物特性的挖掘,让他更加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和内心,让文化艺术的精神影响更加鲜活而深远,为做好、做深、做实黄道周文化深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期间,东山县文博中心、漳浦县博物馆还分别举办了“故宫博物院院藏黄道周书法作品展”“道周书风传承与发展——黄道周书法创作作品展”等精彩活动,集中展示出全国各地书法名家以黄道周为题创作的书法精品、馆藏黄道周书画作品、文物及民间藏品,生动再现黄道周的文化艺术成就,为深入挖掘研究、传播弘扬黄道周书法和文化精神搭建出良好的平台,为广大群众和书法爱好者献上一道艺术盛宴,也为研究我省文化艺术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是一场寻根之旅
“台湾也有7座供奉黄道周的寺庙,在台北就有3座,香火鼎盛。黄道周在台湾人民的心中,已经成为保佑一方平安的神明。此次来漳州,我不仅是为台湾黄道周文化‘寻根’,也是为自己寻根。”祖籍漳州龙溪的台湾成功大学教授林金泉表示,这是他第三次来漳,在认真走访调研黄道周读书处、讲学处、故居等地之余,他还特意寻到了林氏家庙祭拜先祖。
“小时候总听家里老人谈起家乡的山山水水,等到终于能亲自踏上这片土地,我才深刻明白,为何老人们会如此眷恋故土。这里的街巷、服饰、语言、吃食甚至一草一木都有着家的气息,浓浓的亲情早已融入我们彼此的血脉,无法分割。”在林金泉看来,借力黄道周等优秀文化名片进行溯源和传承,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发展将发挥出更加巨大的力量。
同来“寻根”的,不仅有宝岛同胞,还有黄道周的“家里人”。在15日晚为欢迎专家团而特别举行的芗剧《黄道周》演出现场,以黄道周字号“石斋先生”为名的漳浦“石斋村”全体村民都来了,齐探黄道周之学、共感黄道周之义。
“我们虽然没有跟他出生在一个时代,但他的故事和精神却在我们村代代相传。就像家里的一位长辈,告诉我们做人应当忠、烈、义、节。”村民林秋生带着小儿子一道观看了演出,“他的博学,他的刚烈,他的悲壮,他的精神世界是那么的伟大而丰满。非常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力量,并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
“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次非常重要的梳理和探寻的机会。它让我们看到,保护和发展黄道周文化,不仅要加大研究力度,更要以文化联系情缘、带动产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翟奎凤说。
当前,漳州正深入践行“生态+文化”发展理念,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打响黄道周文化品牌、扩大漳州文化影响力、推动漳州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场黄道周文化学术的漳州探寻之旅虽然结束,但走近黄道周、传承与弘扬黄道周文化,我们正阔步起航。 ⊙记者蔡柳楠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志愿者进校园 用动画片科普防震减灾知识
找准基点、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服务我市改革发展大局——汕头市召开全市审计工作会议
市环保局召开1月份局内督查督办工作例会
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文章千古 垂范百世——2018年漳州市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综述
池州市考察团到城管局学习交流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经验
济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特殊药品专项检查结果的通告(2018年 第6号)
东海县自来水公司开通微信缴纳水费服务
以理论大学习推动 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畅游母亲河
清城区新三角小学第二届校园科技节活动
武汉河湖长体系将延伸至村级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带队调研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中转运输及末端处置情况
董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市委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清单
巴西队创世界杯总进球数纪录
为百岁老人祝寿
我市召开建筑业形势分析会 扬州"金瓦刀"砌出2860亿
征兵体检工作明日进入市体检阶段
省委高教工委督导高校“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