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于个人,是一种健康的素养。文明之于城市,是一种和谐的风尚。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作为全国首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嘉善正自我加压,拔高标准,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16项专项整治行动已全面铺开;网格巡查发现的299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564个;200多场以文艺演出等形式展开的文明盛会正把文明新风广泛吹进农村、社区;满城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即将刷新嘉善“颜值”……
如今的嘉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无论是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还是乡野阡陌,清爽洁净的往来道路、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绿树成荫的园林风景、充满地域特色的“善文化”标识、随处可见的群众志愿服务、和谐安宁的人居环境,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城乡文明新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现代文明新城的蓬勃生机。
以上率下
文明城市创建有序有力
2018年3月5日,嘉善县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征地拆迁大会战动员大会,其中进一步明确要立足城区、放眼全县,以目标不松、力度不减的坚定信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委书记许晴特别强调,这是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向全社会表明县委县政府动真碰硬建设美丽嘉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全县各级各部门、各镇(街道)、各村级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层层负责,迅速行动。党员干部更要当好主力军、传递正能量。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提升的民生工程。嘉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文明城市创建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套班子领导以联系负责、分片包干、领衔重点问题等制度安排,采用专题调研、现场办公、联合督查等方式,以上率下,强力推动。各部门、镇(街道)均成立由“一把手”领衔的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
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党建工作会、县委全体(扩大)会等各类专题会议,县主要领导更是逢会必作创建动员,调研必问创建工作,创建问题优先研究,创建资源优先保障,在全县营造了以上率下的文明城市创建浓厚氛围。同时,积极构建以嘉善论坛、善政学堂为主要载体的领导干部教育体系,紧紧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单项列入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逐年加大考核分值,推动全县上下凝聚合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标准》为导向,按照精品城市、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理念,嘉善还把创建工作细化到具体项目,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项目库,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县财政逐年加大对文明城市建设经费的投入,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形象提升、惠民工程等大力实施相关重点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牵头单位、时间节点、推进举措和责任领导。
牢牢把握文明城市创建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要求,嘉善也不断探索长效机制的建立。
针对具体工作,全面落实覆盖城乡的“河长制”、“路长制”,实现全县2241条、1829.5公里河道全覆盖,14条交通要道及沿线两侧环境由县领导领衔担责;创新建立“七个一把”城市管理机制,具体包括城市保洁“一把扫帚扫到底”、城市园林养护“一把剪刀修到底”、城市市政养护“一把泥刀补到底”、城市乱张贴清理“一把铲刀清到底”、城市亮化“一把闸刀亮到底”、城市河道保洁“一张网兜捞到底”和城市停车收费“一张票子管到底”机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先后出台垃圾收集处理、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管理、民房出租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长效机制等。
针对创建实际,制定并实施10项工作制度,比如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专项工作组每月分别召开工作例会、创建办每周组织例会)、工作督查制、疑难会商制、现场办公制、“五有五联”结对共建等,确保各项工作责任明确、落到实处。县创建办则结合创建实际,制定下发“任务清单”、查找列出“问题清单”、督查排摸“短板清单”、公示亮出“成效清单”,全面推行“日督查、月测评、年考核”制度,让创建动态每天在“一线指挥部”“零距离”微信群转发,创建进度每月通报并在县政府大楼进行挂图公示,确保创建问题一事一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关注全域
城市文明“颜值”全面提升
位于嘉善的新泾港,河道两岸有不少“低散弱”企业,还聚集着145家出租户,乱搭建、乱堆放等问题突出,曾一度是当地群众口中的“墨汁河”。黑臭的新泾港成为嘉善打造美丽乡村的拦路虎。为此,嘉善向该难点“开刀”,整治“脏乱差”,腾退“低散弱”,排查三大类近200个污染源,逐一整治,并引导周边民众制订文明公约,参与环境监督。如今的新泾港,两岸绿树成荫、粉墙黛瓦,俨然是古诗中“小桥流水”的生动体现。
这是当地开展美丽嘉善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善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贯穿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打造美丽嘉善为着力点,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通道“四美”联动,推动城乡文明齐头并进,共建共享。美丽县城建设,旨在重点解决县城建设管理和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和谐美观、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管理井然有序、人居环境良好的具有江南特色的现代化美丽县城。美丽城镇建设,旨在不断提高城镇形象和文明程度的同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江南特色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村庄绿化提升、河道品质提升、文明新风和文化内涵挖掘、产业发展支撑等,打造具有嘉善特色的美丽乡村。美丽通道建设,旨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道路畅通、景观优美、整洁有序的绿色走廊和景观大道。
以“四美”建设带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嘉善也加大对创建中难点问题的攻坚。针对嘉善城区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城区环境整治专项攻坚行动,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整顿;针对乱停车、小区物业管理、地下停车库管理、“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城市“老大难”问题,由当地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参与现场办公,并开展专题调研,力破难题;同时,坚持日常督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开展“文明指数排名战”活动,以建立“数字城管”、微信群、电子通报单等形式,实现24小时动态城市管理。
文明必然是润物细无声的。县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说,依托“四美”建设,他们还开展诸多工作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深入推进小城镇文明行动,全面实施文明引导、文明出行、文明节俭、文明共建、文明传播、文明邻里“六大行动”,以抓好垃圾分类、洁化美化推动垃圾不落地,以规范标示标线、停车管理推动出行讲秩序,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办酒不铺张,以开展“邻里节”活动、评选善美家庭推动邻里讲和睦,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小城镇文明高度。比如,以“红白事”俭办为重点,坚持宴席新办、村民自治、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办酒不铺张”的文明新风尚,让“大鱼大肉+浪费”变成“家常便饭+热闹”。比如,以文化礼堂建设为契机,将地方历史人文内涵和传统习俗植入到“儿童开蒙礼、孝亲敬老礼、青年成人礼、新年尝新礼、新媳妇孝敬礼和新兵壮行礼”等传统礼仪活动,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
为延续工作力度,今年嘉善制定出台《嘉善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又推出涉及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八大类42个项目。在县城,以老旧小区改造、停车管理整治、小区物业管理提升、餐饮油污整治等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文明创建十六项攻坚行动。在城镇,重点实施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在农村,实施美丽乡村“1552”工程,建成风景线5条,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50个、示范村20个。致力于掀起新一轮的文明城市创建热潮。
全民参与
文明成为城市社会风尚
这段时间,走进嘉善县城亭桥南路江南乐章小区对面的背街小巷,可以看到,原先一些卫生死角已被清理,变得干净整洁。罗星街道南门社区相关负责人吕谢云说,除组织人员对其中的卫生死角及露天垃圾桶进行清除整改,他们还发动不少志愿者排查小区内楼道堆积物、楼道灯的亮化等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接下去他们将组织力量进行整改。
今年3月31日,嘉善启动“万人进网格 全民共参与”主题行动,县城区30个社区划分28个网格,由28位县处级领导担任每个网格的网格长,每个网格还集纳了部门单位、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员的力量,实行定期巡查、包干负责。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指标,嘉善对这些网格进行文明指数实地测评,实行月度排名。行动启动以来,各网格开展问题巡查、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等活动500多次,发现并上报问题2996个,已完成问题整改2564个。
这只是嘉善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个生动场景。文明城市惠人民,城市文明靠全民。文明城市,并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正是意识到此,嘉善立足自身实际,深挖历史传统,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让文明成为城市社会风尚。
善,是对文明最朴素的表达。近年来,充分依托“善文化”这一根植于当地老百姓内心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认同,嘉善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深入培育打造“善文化”县域人文品牌。“善文化”建设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工程。编写出版《了凡及其善学思想二十六讲》、《论善》等颇具地域特色的善文化相关书籍。举办以“满城颂善、满城扬善、满城书善、满城行善、满城品善”5大系列21项活动为特色的善文化节。“善政论坛”上,党员干部们开展头脑风暴,思考如何把善的思想融入社会治理;文化礼堂里,“善文化”引领农村新风尚,文化礼堂成为“向善、学善、扬善”的精神家园;文化庭院中,善美家庭的家风家训故事口耳相传,传递着真善美;登录微博可看到,“善文化”微散文大赛已成功举办6届,参与人数逾300万人次;打开电视有善文化频道,点开微信就能学习“了凡善学”;走上街头,“善文化”公益片、“善文化”广场舞等入耳入心……通过全面发力,嘉善满城荡漾善文化,也让文明新风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吹拂。
与此同时,嘉善还把各类文明元素注入日常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依托遍布全县的3700多名党员楼道长,开展党员楼道长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楼道长文明创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政策宣传员等“六员”职责;开展城区路段环境百日整治行动,全县共有124个部门单位开展包干路段卫生清洁行动,纠正各类不文明行为;完善“五有五联”结对共建机制,深入开展“双万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全县368家县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所有157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举办“幸福嘉善 文明共建”邻里节,每季度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倡导全县各个家庭立家训、亮家训;以美丽机关、美丽工厂、美丽市场、美丽商铺、美丽村居和美丽庭院“六美”建设为载体,开展美丽系列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以及美丽嘉善建设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建立“城市啄木鸟”志愿者队伍、微信监督群和市民文明巡访团等,鼓励市民点赞文明,对不文明行为曝光。通过在全社会打响“积善之嘉”志愿服务品牌,全县已有注册志愿者13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572个,志愿者人数创历史新高,目前,嘉善每三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个志愿者,形成了嘉善处处可志愿、人人可志愿、时时可志愿的全域志愿服务浓厚氛围。由此,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
“号脉”脱贫促精准
大数据帮企业精准招人才 成泰达人才季一大亮点
苗圃东路外墙“穿上文化衫”——走进小区看变化(13)
七届连任背后的公心情怀
“夏送清凉”活动慰问万余名一线职工
嘉善:以“善文化”为引全力建设地嘉人善的现代文明城市
通道: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宣传活动掀高潮
禅城:施工单位比拼安全生产知识
拆除178间占用河道铁皮屋
唐山市出台市级人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精准助力人才强市战略
抢票周来了 中秋十一火车票紧张
【记者走村巷】“舞之舞”培训班开出最美的花朵
烟台命名64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六角亭:开展全民体检活动
晋城市举办第49届世界邮政日宣传活动
贵州“山鹰”教练机 翱翔苏丹
绿色通道助力电动公交上路营运
“八个全覆盖”为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基本解决执行难”三年来 遂宁7名被执行人拒执获刑
蔡奇会见纳米比亚人组党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