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名人:她是与男儿并肩作战的“女中豪杰”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却不幸染病早逝

桂林新闻网--桂林日报 记者张苑 陈静
她是与男儿并肩作战的“女中豪杰”;她“不爱红妆爱武装”,两度参军,大家亲昵地叫她“凤姐”;她曾受到周恩来同志的接见……她就是出生在桂林义宁县(解放后划归临桂县,今桂林市临桂区五通圩泗江村的共产主义女战士易凤英。
“女中豪杰”逃婚去参军,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1915年,易凤英出生于义江边的泗江村。在旧社会,父母从小为孩子定婚是传统的习俗。还在易凤英孩童时代,父母就为她定下了婚事。但胸怀理想的她不甘心这样一辈子平庸地生活。易凤英16岁那年,男方催着完婚,易凤英父母也朝夕劝说。易凤英却坚定地说,父母定下的婚事违背自己意愿,宁死不从。于是她想到了逃离现实,追求自己的人生。
逃婚那晚,风大雨急。易凤英一路狂奔,到了义江边渡口时,才发现因河水猛涨已封渡。走投无路之时,她硬着头皮敲开了渡口边一秦姓艄公家的门,恳请其帮忙。艄公同情她,连夜将她送到五通镇。之后,易凤英偷偷跟着那些到桂林做大米生意的小商贩,抄小路走到了桂林。到了桂林后,易凤英先寄宿在亲戚家,后来通过亲戚调解,她的父亲终于同意她留在桂林,并进入小学读书。
1934年,易凤英小学未毕业,便越级考入桂林女子中学。两年后,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爆发。易凤英走出校门,进行抗日反蒋的宣传活动,并到南宁参加了第一届学生军。
在此期间,她作为学生代表,常与桂系第十五军上层接触,为学生抗日救国运动争取条件。然而,随着“两广事变”的平息,学生军宣告解散。易凤英与其他爱国青年一样,感到有劲使不出,十分无奈。不过,这年易凤英有了一个最大的收获——— 因表现突出,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学刚毕业的易凤英再度来到南宁,几经波折,她参加了第二届广西学生军,并随学生军一同北上抗日。
工作出色却不幸染病早逝,传奇故事如今仍在家乡传颂
1938年3月,易凤英所在的学生军开赴鄂豫皖抗日前线。他们抵达合肥后重新分队,易凤英进入第二中队,在大别山一带迂回,做战地宣传和动员组织群众的工作。这年5月传来好消息:中共长江局指示、安徽省工委决定,批准广西学生军成立中共支部。易凤英当选为支部干事会干事。
这时战事愈发紧张,易凤英随军转入安徽立煌。易凤英被派往安徽省动委会(即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任常委,开展抗日统战工作。她是最早出入省动委会的广西学生军的唯一女军人。
1939年春,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中共安徽省工委撤销,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成立,易凤英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鄂豫皖区妇委会)委员。在此期间,易凤英巧妙地活动在桂系高级军政官员周围,宣传我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推动他们支持抗日民族进步团体,劝阻他们参与反共摩擦事件,并多次获得机密情报。
1939年5月,易凤英争取获得了在安徽省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简称干训班)中开设妇女干部训练班,她任训练班的中队长兼副指导员。因中共党员掌握了训练班的大部分领导权,从而使训练班成为了培养进步骨干力量的阵地。
此后几年,易凤英跟随新四军开赴东北战场。由于南征北战,日夜兼程,积劳成疾,加上缺医少药,1946年春,易凤英在山海关病逝,时年30岁。这位坚强的共产主义女战士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她壮丽的一生连同“凤姐”这一响亮的称呼,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在临桂区五通镇,易凤英的传奇故事为家乡人民所传颂。当年曾经帮助她逃婚的老艄公的后人讲起这一段传奇经历时,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易凤英有出息!她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

路桥:刷个脸,能办证
贵港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研究生毕业 31岁老师再战高考目标是北大等五所名校
繁塔街道机关党支部参观红旗渠并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
武清区上马台镇北五村残疾村民何玉庆:勇敢直面 困难不过如此
桂林名人:她是与男儿并肩作战的“女中豪杰”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却不幸染病早逝
眉山市党政代表团来宜学习考察
乐职院举行五四表彰大会暨师生音乐会
@8900多万党员:党纪处分条例八大亮点值得关注
133米“空中花廊”跨越明渠南北
全国攀岩全能锦标赛郓城举行
宣州区沈村中心小学举行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网友在微博恶意辱骂他人 被烟台警方依法拘留
任鹤林讲开封年画里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六十:大丰收(上 )
瓯海今年有望再建成13所幼儿园 茶山、泽雅等地将有公办园了
王昌荣会见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客人
渭城持续发力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河北沙河:灵芝种植促增收
旅游公路加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