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又到了快乐吃粽子的时候。今天,市食药监局发布健康提示,教你如何正确地吃粽子。
1、不能一次吃太多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一次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觉。
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以吃1~2个(不超过250克)为宜。
2、不和寒性瓜果同吃
吃粽子时可搭配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
但不要与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生西红柿等,以免引起腹胀、腹痛或腹泻。
3、不要空腹吃
如早晨空腹吃粽子,由于难消化的糯米等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易出现“烧心”或“泛酸”等症状。
尤其是原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还可能导致旧病复发。
4、不宜凉着吃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加热。
一是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粘,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不能同时喝冷饮
吃粽子的时候可搭配一些用丝瓜、紫菜、海带、豆腐等为主料的热汤,有利降低粽子的滑腻感,并能均衡营养。
但不要同时喝冷饮,因喝冷的汤水会使糯米发硬凝固,容易引起腹部滞胀难受。
6、最好不要当夜宵
特别是肉粽和猪油豆沙粽等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睡前食用会加重胃肠负担,易引起消化不良,还影响人正常睡眠。
7、没熟透的不吃
有不少家庭自包粽子,但注意一定要煮熟煮透才可食用。
不然的话,未熟透的粽子不仅口感差、味道不好,而且食后极难消化,会给胃肠增加极大负担。
8、不宜多吃的四类人
老人和儿童:粽子黏性大,多吃易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含脂肪高,多吃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胃肠道病患者: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不利病情康复。
糖尿病患者:包有红枣或豆沙类粽子,含糖量较高,多吃会加重病情。
9、家庭做的粽子不能存放太久
粽子要现包现吃,不宜保存太久。尤其炎热的天气里,粽子很容易变质,枣粽和豆沙粽放冰箱也不要超过3~5天。
如果是肉馅粽子,应在3天内吃完为佳。粽子剥开后如有粘丝,则表示粽子可能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宝鸡退休老人给孙女做的玩具,有你的童年记忆吗?
郴州市国税局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
中国少年先锋队四方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春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4+4”现代产业人才交流会将举办
2018年进龙河清淤工程 中标公示
粽子虽好莫贪嘴,食药监局教你“食粽秘笈”
我市召开与苏州市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乡镇干部住村工作规范》和《浙江红花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意见的公告
市建委研究制定电视问政曝光问题整改措施 简化审批环节
张韬带队督导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女租客起了歪心思 溜进房东卧室被撞破
“绿化大篷车 校园公益行”活动在静安校园开展
长宁区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新田举办村干部任职培训班
蓝天白云下洛城美如画
细则尚待发布 杭州“摇号大军”已浩浩荡荡杀向热门楼盘……
岳阳已受理商标注册41件
东台市新街镇创文工作务实高效推进
景宁澄照探索立体养殖走好富民“双赢”路
春节期间承德市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