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上高地再出发——我市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高新区珍众精密模具制造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该项目填补我市模具产业空白,为我市培育模具产业集群提供有利支撑。记者凌厚祥摄
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飞转、工人忙碌;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车辆往来,焊花四溅;招商战场上,干劲十足,捷报频传……渝钤大地上,一片火热的发展建设场面。
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化不断加快、创新活力逐步释放、投资环境持续优化……沿着党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新余正在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发展的“窗口期”,把争当全省产业升级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为引领、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初步取得了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动能更足的明显成效。
据新余海关统计,今年1-7月新余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总量906.14万吨,同比增长81.78%,占关区监管进出口货运量的74.63%,列全省第一位。其中进口885.6万吨,同比增长89.41%。
新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正缓缓展开。
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立足“工小美”市情特点,新余以新制造经济、分享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示范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从“新钢独大”,到配套企业聚集,新余在打造传统产业高地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新余做好做强产业链文章,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招商和下游装备制造产业据商,引进冷轧钢带、汽车零部件、特钢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让旧动能焕发新机。2017年全市新签5000万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33个,签约金额105.7亿元,投资3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联天桥梁钢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项目等一批优强项目接连落户。钢铁产业已逐步改变了“新钢独大”的局面,形成了以新钢公司为核心,百余家钢铁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去年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19.9亿元。
扶上市、育龙头、抓创新,新余着力打造新动能高地。一年来,采取创新升级、上市融资、战略合作、集中优势资源等措施,推动以锂电、手机触控、led为代表的新制造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2017年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0.6%、40.2%和358.8%,其中锂电产业成为当前新余众多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强产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占比由2016年的4.3%迅速提高到10.6%,锂盐产量占全国、全球的份额分别达到34.28%和17.97%。
产业结构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带来的是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当前,新余已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多元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
绿色崛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新余大力推行“生态+”模式,切实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新经济发展优势。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渐成气候,新增高标准农田10.75万亩(总量达48.18万亩)、观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91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个、现代农业园区4个,率先实现行政村普及“益农社”,蘑菇产业年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10万吨以上,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全省推广,夏布产业列为省示范产业集群、国家级苎麻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分宜凤阳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余蜜桔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健康产业初见端倪,总投资超百亿元、占地12000余亩的悦新大健康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社会办医积极,全市拥有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分别为12家和169家,每万人拥有比率均居全省前列;中医药产业稳步做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6.6%,率先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节能环保产业稳步发展,率先聘请专业服务公司承包农业废弃物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和工业污水处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旅游产业欣欣向荣,成功引进江西旅游集团、复星爱必侬公司运营仙女湖景区,对全市和新宜吉六县(市、区)居民实行免除门票制度,在仙女湖录制的央视七夕晚会反响强烈,推动仙女湖景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智慧经济催生新业态。发挥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宽带中国四项国家级信息化试点积累的数据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互联网+”,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目前,已建成新余市大数据产业园(即两中心一基地:潮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智慧新余展示中心和“互联网+”双创基地),完成投资3100万元,浪潮集团、科大讯飞、泰豪集团等11家上市公司的新余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入驻园区。
严把进出关口保障新动能。严守生态红线,严控“两高一资”行业,坚决把住新增产能进口,积极疏通落后产能出口,以此倒逼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保证经济发展新动能只增不减。一年来,我市严格执行项目预审制,牢牢把住项目准入关口,共否决能耗高、污染大、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招商项目173个,达到了新增项目全部为新动能增量目标。同时,加大巡查监管和执法力度,大力疏通落后产能和无效产能退出渠道,共关停取缔了“散乱污”工业企业57家,及时清除了“废、旧”动能的拖累。
优化环境拓展开放层次和水平
“努力打造全省办事最方便城市。”新余市委、市政府给出庄严承诺。近年来,新余在不断拓展开放层次和水平、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同时,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打造新余“开放包容”的城市名片,全力营造开放包容的良好氛围。
新余把开放发展作为推动发展首选战略,大力“引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释放区域开放发展新动能。一年来,以实施“渝郎回乡”工程为抓手,把引导新余籍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兴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努力为新余发展汇聚力量。
简政放权提升效率。新余在全省率先推进了“三单一网”、工程项目并联审批、“一窗式”审批服务、“五证合一”等领域、多层次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项目预审制度,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全流程审批效率。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工作,化繁为简,2017年报关覆盖率98.3%,列全省第一。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接连出台了《新余市促进经济发展办法》《关于全力支持新钢跨越发展三十条措施》《促进赣锋雅保龙头拉动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三十条措施》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并设立了1.6亿元的还贷周转金以及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为主导产业和优良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亲商安商精准帮扶。制定了企业“宁静日”、规范涉企检查等一系列安商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企业精准帮扶方面,结合“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我市出台了83条实施细则,对落户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去年全年为企业减负30.2亿元。

涞源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国防教育进课堂 海南5学校获评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绵阳被列为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示范市创建单位
套路贷团伙软暴力催债 还有受害人拒绝配合警方调查
市8890平台接线部:365天24小时随时在线
跃上高地再出发——我市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京城10日后半夜起雨又来了 11日局地有大暴雨
“三农”最新数据出炉了 日照完成第三次农业普查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建成运营---省政府分解下达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东海县青湖镇建成全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数字发布台:多个数字成果“惊艳”会场
市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镇赉县多部门联合执法整治室外烧烤
硚口11个街道社区影院免费开放
空调滴水致手机起火
教育部来湘督察教育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吴桂英出席
宿州市灵璧县市场监管局2017法治政府知识竞赛创佳绩
今年冬天,我们会过得更温暖
多部门义务植树 扮绿岛城
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议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