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黄冈日报》创刊60周年

让历史光照未来
——写在黄冈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
记者 刘富中
1958年7月7日,一张与黄冈人民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报纸诞生了!从那一天起,黄冈报这张地级党报踏上了追求光荣与梦想之路。
1958-2018,整整60个春秋。60年的征程,是一条浪潮奔涌的大河。13622期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是一朵朵浪花,折射着一代代黄冈日报人为了党的新闻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怨无悔、砥砺前行的热血情怀。
60载的岁月,是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壮歌,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黄冈前进的铿锵步伐、成长的耀眼轨迹;每一段旋律,都谱写着黄冈的奋斗与辉煌、光荣与梦想。
岁月峥嵘,初心不忘,使命在肩。在历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地大力支持下,我们奋力书写报业60年发展史,历史也承载我们60年荣光……
壮大主阵地
我们做媒体发展的开拓者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谛听60年风云激荡;趟过历史长河,还原黄冈日报60年的发展路径和闪光足迹——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几间古旧而简陋的房屋里,4开2版3日刊的黄冈报被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催生。我们的前辈昼采夜编,寒耕暑耘,写下党的新闻事业的黄冈壮美开篇。自此,带着黄冈通讯、支部小报和黄专简报烙印的黄冈日报,穿越60年时空,绽放夺目光芒!
党报姓党,紧跟党走。办报伊始,党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服务宗旨意识便一以贯之:从创刊之日起,报社就确立了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全党办报的方针,肩负起传递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的神圣使命。
报运国运,一脉相连。1972年,报社从地委机关大院迁至黄州东门的“黄土高坡”,开始了风雨兼程的“二次创业”。十年浩劫,黑云压城,黄冈报三次停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黄冈报劫后重生,愈益神采焕发!
改革开放,春风浩荡。黄冈日报沐浴春风,踏歌前行:1993年1月1日由4开双日刊改为4开日报,1996年1月1日扩为对开日报;1996年1月4日黄州晚报创刊,后更名鄂东晚报,由4开4版周刊扩张为4开16版日报;2006年10月16日黄冈日报出版全彩报纸,2007年2月28日建立新闻采编平台;2007年7月7日创办黄冈新闻网,2010年4月6日,黄冈手机报创刊;2012年6月,黄冈日报社电子报有限公司成立……
进入新时代,奋发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冈日报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立体传播体系,“全媒体平台,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呈现”成为现实,让新闻舆论“四力”澎湃彰显。
2013年10月31日,黄冈手机报加盟湖北手机报,变身为《湖北手机报黄冈版》,内容由10帧扩充为12帧,刊期由每日1期增至每日2期。
2014年5月12日,黄冈日报社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黄冈网络传媒中心成立,由单一网站发展为网站、手机报、数字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融合并存的综合新媒体平台。
2015年2月5日,鄂东都市网上线开通,通过扫码,掌上黄冈、鄂东都市网进入“码上黄冈”。
2015年4月28日,黄冈日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行。
2015年9月30日,全市第一家全媒体房地产网站——黄冈日报社旗下的黄冈家园网上线……
前有先贤开路,后有来者传承。这种继往开来浇铸而就的不朽报魂,流淌于代代黄冈日报人的血脉里。
60年来,黄冈日报人与时俱进,报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创刊之初4开2版3日刊到今天的对开8版;从当初“一报独立”的“小舢板”,成长为拥有“三报”“三网”“两微”“一刊”“一屏”“六公司”的传媒“舰队”;从最初“铅与火”的“黑白世界”,迈入“光与电”的“彩色华章”;从一支笔、一个本当记者,跨进“数与网”“库与云”的数字化时代……黄冈日报随着党的新闻事业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目前,5大类28个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无缝对接、深度融合。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成为推动全市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舆论主阵地。
60年风雨兼程,我们始终攀登前行。我们自信,黄冈日报已是黄冈当之无愧的新闻传播主渠道,宣传舆论主阵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刘雪荣肯定黄冈日报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报纸,而是立体化的,传播非常广,很不容易。
释放正能量
我们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60年来,黄冈日报始终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忠实记录历史变迁,报道黄冈建设成就,宣扬黄冈成功探索,标注黄冈重要节点,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你看到的我们,每天在报纸上发表新闻;你看不到的我们,正在追寻新闻梦想的路上。”这就是一代代黄冈日报人永远不变的铮铮誓言。
60年来,黄冈日报始终紧跟党走,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在黄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宣传、引领、激励、推动作用。可以说,在黄冈6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恢宏长卷上,镌刻着一代代黄冈日报人的信仰、智慧、汗水和心血。
60年来,黄冈日报始终高扬时代精神,引领舆论潮流。在2008年历史罕见雪灾、98+等特大洪涝灾害现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场,始终闪现着黄冈日报人战斗的身影;在改革开放征途上,高昂激扬的旋律,奏响前进的乐曲;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谱写奋进的诗篇,讴歌历史的巨变。
一代代黄冈日报人以精彩华章记录黄冈艰苦创业、整山治水、产业调整、转型发展、改革创新、从严治党等一个个重大事件;以浓墨重彩聚焦事关黄冈崛起富强的一项项重点工程,及时向全市人民传递市委市政府推动黄冈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谋略、重大部署和丰硕成果。可以说,在6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黄冈日报人用新闻人的视角不断总结探索,宣传推动,为黄冈的现代化建设加油鼓劲。
60年来,几代黄冈日报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惧酷暑严寒,深入基层,扎根一线,宣传典型,推介经验。在工厂车间,记者关注企业改革、品牌创建;在田间地头,记者了解农民疾苦、农业发展;在通衢巷陌,记者体察城乡居民冷暖和城市变化……通过系列报道、主题报道,树起一个个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先进典型。于是就有了“盘藕王”王明旺、“在岗一分钟,奋斗60秒”的武穴化工总厂厂长黄敏功,有了黄冈精神文明建设十面红旗——英山县委书记王新堂、黄冈中学等先进个人和集体,有了“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农行麻城支行宋埠分理处储蓄员金红英,有了“中国十大女杰”黄冈市福利院院长杨金花,有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蕲春四中教师汪金权,有了黄冈最大民企“山河榜样”,有了市区“城市客厅”遗爱湖公园,有了红安从严治党的全省典型,有了享誉全球的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这些在全国叫响的典范,给人以信心、勇气和力量。原全国地市报研究会顾问向村赞誉“湖北黄冈报,抓典型年年有新的发展,有一套经验和体会,对当地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次次抗击重大灾害,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共渡难关;一次次重大活动,我们的记者把敬业精神镌刻到黄冈发展的每一个印记之中;一个个重大典型,我们的记者面对面采访,真情沟通,书写华章。多年来,一大批编辑记者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个人,一大批新闻作品屡获省级以上大奖……
也许,岁月的风霜将湮没许多往事;也许,历史的车轮会销蚀许多记忆。可是,因为曾经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黄冈日报人在拥有一份永不褪色的生命档案的同时,也为黄冈留下一份真实的历史档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勇立潮头行
我们做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求新、求变,是黄冈日报人不懈的追求。创刊以来,从新闻采写模式到报纸版面形式,黄冈日报总是不断革新,一次次扩版,一次次改版,一次次“变脸”,让读者的感受焕然一新,感受大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迷人风采。
在历次旨在释放新闻生产力,提高报纸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改版中,黄冈日报人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凸显党报与时俱进先进性品质的办报思路,坚持“强责提质、融合增效”原则,突出改版“八个重点”,实现了从办报理念到内容、形式、文风等焕然一新,有力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带动了广告经营实力的壮大和报纸发行量的增长。
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黄冈日报顺应改革大潮,立足自身勇于探索,坚持新闻立社、经营强社、人才兴社、管理活社、依法治社“五社并举”,始终把内容生产作为根本,创新主题宣传,彰显党媒特性。每年的大型主题宣传,让市委市政府的声音更响亮、更动听,让“黄冈故事”更动人。2016年,黄冈日报推出“竞进有为的黄冈答卷”10大主题宣传,被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评价为“擦亮黄冈的新品牌”“捕捉黄冈的兴奋点”“聚焦黄冈的精气神”“探索了市州党报做好主题宣传的新路子”。
改革创新,让黄冈日报社人才如春笋拔节般成长。报社重视人才成长和通讯员队伍建设,搭平台,建舞台,着力培养“四向四者”新闻工作者。优秀骨干通讯员培训班、黄冈市文学交流会,让通讯员感受报社“娘家”的温暖。到北大、复旦、华科大、中传媒、浙大、湖北日报培训学习,让报人和通讯员眼界大开,精神振奋。报社组织青年记者开展“荆楚行”“乡镇行”“百村行”“省际边界行”“新春走基层”,到火热的一线去锤炼队伍,并将他们的作品结集成册,帮青年记者“著书立说”。近几年,报社近100人进入全国著名高校短训学习,圆了“名校梦”。2014年11月成立的“全媒体大采访中心”,集合日报、晚报、网络中心采访人员,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呈现,立体传播”,达到“共创共享、出人出稿”的目的。其经验入选省委宣传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精神培训新闻宣传创新案例》。
创新,让黄冈日报抓住文化体制改革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近年来解决了50名职工的事业编制,退休干部职工进入市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笼子”,解决了媒体人的后顾之忧。
创新,使黄冈日报媒体在融合转型路上步履铿锵。2014年为我国媒体融合元年。黄冈日报社乘势而上,拉开了媒体融合发展大幕。近些年,我们成功地培育全媒体精品,报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创新奖、中国传媒项目拓展创新奖,入选《2018中国传媒创新经典案例40例》。
报社所属的黄冈网络传媒中心借台唱好戏,借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黄冈重大活动全程网络视频直播,产生“现象级”产品。其中2个精选短视频,浏览量达到100万+。网络传媒中心先后捧回中国互联网品牌、中国地市网盟品牌、全国地市网络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等大奖。
“终端随人走,信息随人转”已成为新媒体聚焦市民目光的日常现象。以掌上黄冈、黄冈日报、黄冈教育圈等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的新媒体,在报社媒体融合路上狂飙突进,领军“黄冈百家新媒体矩阵”。2018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微信公众号创造了8个10万+,在全省市级新媒体中实属罕见。全新改版的掌上黄冈拥有粉丝13万名,影响力日益提升。
黄冈日报电子报有限公司克难攻坚,在黄州城区新建66块户外阅报栏,60块路名牌,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城乡公共阅报栏(屏)示范项目”奖。
创新、求变,体现在报社全面工作中。“爱岗敬业、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创新创业;和而不同、亲爱精诚”的社风日益根植报社员工心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事、分配制度,采编、经营改革齐头并进,财务、行政和档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办报与经营两翼齐飞,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六十年一甲子,黄冈日报报业一树繁华,艳丽夺目。
60载,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花甲;而对于黄冈日报而言,可谓是活力四射的“青春派”。新的使命与责任正在黄冈日报人胸中奔腾澎湃。光荣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昂首前行。
让历史激励来者,让荣光照耀未来,我们瞄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正整装再出发!
( 责任编辑:张金霞 )

大力发展“再制造”业 为中国制造插上绿色翅膀
无锡可向全省“邮寄”儿童 面向无陪伴5—12周岁儿童
海关启用“掌上物流”新模式
积极抗灾,保证进度
毛腾飞督查省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情况
热烈祝贺《黄冈日报》创刊60周年
地铁站西朗将更名为“西塱”
第20期全国医院评审员培训班在烟台成功举行
雷州交警联合相关部门排查道路交通隐患
青原区投资近3亿元修复水生态环境
怀远县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题学习贯彻市纪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
前4个月九江市经济稳中提速
[生活] 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8大专业服务
山海天边防派出所召开伏季渔船民教育会
新任县长林文泉:将努力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市审计局荣获2016-2017年度“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贵医附院举行院士义诊活动 免费测量血糖
武汉严打出租车春运违规 一经查实均按最高上限处罚
尖山区安邦乡举办志愿服务平台支持系统信息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