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许多城市都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城中曾经污浊的河水变得清澈透明,垃圾成堆的河岸变得整洁干净,草木茂密,鲜花盛开。以前掩鼻而过的臭水河,现在大都被整治成人们休闲健身的绿色廊道。
城不在大,有水则灵。一座城市往往因拥有清澈的河水而充满了生机。然而,多年前,受水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排放、河流硬化、侵占河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城市河流污染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影响到区域生态安全。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逐步实施部分城市及河流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去年至今,城市河流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据报道,2017年,各地掀起黑臭水体治理热潮,河长制首次纳入水污染防治法。特别是水处理从治理污水向水环境综合整治快速转变,“条”、“块”、“片区”化治理模式开始兴起。
过去,面对工业污水、黑臭水体等问题,我国大多河流治理的重点是治污。然而河流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河流内生物群落、河源、河道、河岸地区、湿地、河口等组成的复合系统。治水,不仅要净化水体,更要全盘考虑整个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要全面“兴绿”。
比如永定河,是流经京津冀晋等省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和生态廊道,是北京的母亲河。最近,国家相关部委要求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将永定河恢复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构建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步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向综合系统思维发展。在河流治理上,表现为不再仅仅是关注防洪、污染等单一治理,而是充分考虑河流与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将人类对河流以及周边环境的干扰降到最小,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河流综合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嘉兴学院辅导员在嘉兴市第一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喜获一等奖
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建立“喻树迅”院士工作站
向阳中心小学开展扫雪除冰活动
U23亚洲杯苏州赛区1月10日打响
“闪亮青春真我”快闪活动彰显时代青年风貌
人民日报 | 从“治污”到“兴绿”
上官吉庆赴航天基地开展“创业西安行”活动 着力提供一流服务保障 推动西安“双创”加速发展
10月25日至11月1日停电公告
汤图乡河东村:党建示范引路 党群增收脱贫
3月12日至4月20日 凤屿路等三路段开始燃气管改造
三台年度报告:推进城乡统筹 缩小城乡差距
中央扫黑除恶第8督导组完成第一轮下沉督导
华师也有菜鸟驿站啦!这次我们的快递不会丢了
贵州肿瘤治疗看齐“国家队”
节前再次重申 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到厦门美术馆赏漳江画院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
省委宣讲团在南充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硅谷之外全球唯一!新思科技在光谷投建全球研发产业园
家门口开庭 调解赡养纠纷 万安法院着力引导敬老孝老好风气
顾建强:敬业如斯 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