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你知道老盐城的习俗吗?


【导读】 3月18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传统习俗里,这天要理发、吃龙食,向龙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那么,咱们老盐城过去都有哪些习俗?一起来听听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是怎么说的。
3月18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传统习俗里,这天要理发、吃龙食,向龙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那么,咱们老盐城过去都有哪些习俗?一起来听听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是怎么说的。
“盐城民间的‘二月二’有许多习俗,其中广为人知的习俗之一就是‘剃龙头’。”王登佐说,相传在这一天理发会鸿运当头,小孩理发会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故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除了剃龙头,盐城还有许多习俗。比如,二月二既然是“龙抬头”之日,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如面条、春饼等。这天吃面条叫做吃“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等;这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在农村,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的说法,通常要用草木灰在自家门前布上若干个圆圈,谓之“做囤根脚”,也有的地方叫“画仓子”,意在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也有的地方用草木灰从门外弯弯曲曲地布入宅内和厨房,再绕水缸转一圈,谓之“引龙回”。还有的地方会在这天凌晨,家家户户提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称之为“引田龙”。
二月二还是带女儿回家的好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王登佐说,所以盐城民间又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撑船带孙猴(外孙)”,也有的叫“二月二,龙抬头,带闺女回家吃馒头,没有馒头就啃妈妈头”,表现了父母盼女归来的心情。
“旧时,盐城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王登佐说,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拜土地神。许多民众选择在“二月二”这天祭祀土地神,带蜡烛和钱粮纸上土地庙去敬土地神,敲锣鼓、放鞭炮,到土地庙烧香拜谒。
王登佐认为,所有这些风俗的含义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和反映了人们对丰年的渴求,希望龙行云布雨,促使万物复苏,带来一个好年景。同时,通过“引龙回”来确保人间水火平安、福水长流。

省妇儿工委督查组来镇督查妇儿发展重难点问题
我市举办2018年第二期龙山讲堂暨“新时代传习所”宣讲员培训会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平台在黄冈推广应用
红海湾拆除违建棚寮19间
颍泉区坚持绿色发展 厚植生态优势
二月二龙抬头 你知道老盐城的习俗吗?
重庆两名厅级干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海口为重度残疾人 购买商业保险
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 华西营养师给出科学瘦身攻略
郑州推进“净网2018”专项行动 全链条全方位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9月30日起南京不动产登记开启“不见面时代”!
省委督查组到灵寿县督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氛围
宜昌市首届网络招聘节上演 最高年薪超过30万元
曲周县审计局“三举措”探索实行项目化管理
迷你垃圾箱 专门“吃”烟头
成都五环路第三次环评公示 计划今年6月开工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共奏绿色发展交响曲(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组织义诊送健康 精准扶贫暖人心
书写爱心纸条帮助聋哑人顺利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