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高效指挥抢险避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把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强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建立了完备的防汛可视会商系统。严格按照国家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要求,积极主动落实地方配套设备购置资金135万元,解决了防汛可视会商系统设备不融合的缺陷,实现了省市和4个区县35个乡镇街道办视频会议互联互通。
建立了覆盖区县和重点水库的防汛应急通信系统。为了补齐防汛应急通信设施短板,自2015年先后投入116万元健全完善了防汛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对电台报汛设施进行了修复改造和延伸扩容,我市西河、五一等5座水库和王益区有了电台报汛设施,联通了桃曲坡水库报汛电台。同时,购置海事卫星电话17部,配备到高尔塬、福地等重点水库作为应急通讯手段补充。
搭建了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依托国家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建立市、区县两级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全市拥有自动雨量站44个、自动水位站27个,防汛雨量及灾害预警信息可实时传送到区县和市防汛指挥中心。2016—2017年我市县级平台发布预警146次,启动预警广播6次,转移并避免群众伤亡2973人,估算减少财产损失1358万元。
建设了全市水库河道汛情视频监控系统。2013年我市财政投入490万元在6条河流和15座水库安装视频监控点27个,2017年在沮河上游柳林、北梁和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增加监控站点3处,监控画面信息可实时传送到区县和市防汛指挥中心,在防汛抢险指挥中发挥了“千里眼”作用。
今年以来,市防汛抗旱办狠抓防汛监测预警通讯设备维护管理,一是把监测预警通讯设备维护管理经费落实纳入防汛抗旱目标责任考核当中,确保维修管护资金落实。二是加强维修管护工作检查指导。今年共派技术人员6人次现场进行操作培训。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实行检修维护服务外包方式,确保监测预警通讯设备完好,为信息传输畅通无阻、信息上报率达标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全市防汛监测预警通讯设备汛前巡检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当中,计划在5月中旬全面完成巡检工作。 (记者 刘冰剑)
科技手段养猪还清外债 顺利脱贫今年要盖新房
铜川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关于社会民生体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丁纯专题通报经济社会发展和明年政府工作
我市侦破一起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件
衡水市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 7月底前发放到位
我市持续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
今天晴热 明天阵雨接着来
“嗨啤一夏”时间到!中国宝鸡第五届青岛啤酒节盛大开幕
2018嘉兴港区(上海)经济人才合作大会在上海举行
夏日喷泉 送来凉爽
界首市坚持四个导向全面深化改革
我市邀各区及在宁高校宣传部长研讨
乌当区总工会:山花盛开别样红 欢天喜地庆“六一”
2018年2月26日南通粮油价格行情表
双峰县举办2018年第一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
吉首智慧停车系统即将上线 涉及车位665个
水上运动领军人隋红军:
见证河源诞生首个水上运动世界冠军
吉安市中心城区部分路段单幅封闭
海盐县召开全县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市人社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场就业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