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佳模范老人”候选人崔光:一支笔书写家乡风土人情


崔光今年69岁,2009年从黄河河口管理局退休后一直热衷文化事业,用手中的一支笔书写家乡风土人情,先后主编完成了《东营黄河志》等一系列地方志,整理发掘了一批地方历史人物、民俗文化资料,为东营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用文字为家乡“立传”
退休之后,崔光参与了利津县宣传部主持开展的利津历史文化整理挖掘,主笔撰写了《黄河造就利津》、《凤凰古城》等篇章。期间他被东营市政协文史委聘为特邀馆员,参与编写《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东营卷》,承担了约7万多字的撰写任务。
2010年至今,崔光先后参与了利津县博物馆布展、乡村文化展室、汀罗镇“铁门关”文化展厅、明集乡灶刘盐文化展室等文化展馆的文案撰写、图片编辑。他还注重对利津历史人物、黄河口民俗文化的整理发掘,先后采写了《特等治黄功臣于祚棠》、《赵家驴咬死鬼子兵》、《候王水库》等文章;对传统民俗“利城大北街虎斗牛”、“利津名吃水煎包”、“三里庄竹马灯”及黄河口移民文化进行了采写,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拓展晚年人生“宽度”
基于自己对文字、历史的兴趣,崔光把弘扬黄河文化作为自己退休后的一项使命。他先后主编了纪念人民治黄60周年图书《沧海桑田黄河口》、大型画册《纪念人民治黄七十周年图鉴·黄河入海流》,以图说史,以史为鉴,从文化层面提炼出了独特的黄河精神。2014年,报告文学《凌之痛》发表并获得第四届东营市黄河口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充分展现了黄河口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2011年,崔光受聘任《东津文艺》主编。在他的带领下,《东津文艺》成为利津文化艺术发展、传承、弘扬的载体和文学艺术界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东津文艺》成为读者喜爱的文化读物。
“希望以积极的心态,拓宽人生的宽度。”这是崔光如今的生命追求。他说,退休后面对新的环境和事物,总是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学习,努力做好,懂得拓展宽度,生命就会增加一份美丽的风景。2018年6月,他被中共利津县委、利津县人民政府授予“利津县首批文化名家”称号。
(记者 李晓琳)

鄞州区总工会“五强五促”凝聚力量服务大局
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近日获批成立
国庆大假 毎天上千人涌入鄂州博物馆
小区存在消防隐患,物业称将彻底整改
“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市“十佳模范老人”候选人崔光:一支笔书写家乡风土人情
蚌山区残疾运动员席博获得2017年省残疾人田径锦标赛T38级别男子跳远、200米冠军
天津: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最高奖励30万元
注射美容针险毁容 女教师起诉美容院诉请被驳回
增城区主办贵州省百里杜鹃致富带头人暨蜜蜂养殖技术培训
王兴宁深入党建联系点西电集团讲党课
党的民族政策放光芒 桂林龙胜县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
刘正仁赴平江县福寿村调研云溪区驻村帮扶工作
电影《中国年》在长春市启动 倪萍:要把洪奶奶演活
市人社局圆满完成“两节”期间市直就业困难人员解困工作
上海徐汇:给居民一个清爽怡人的夏季环境
市领导率队督查创文工作 沿街商铺要落实“门前三包”
泸溪美丽乡村魅力凸显
2018女排世锦赛 龚翔宇助力中国女排 提前锁定6强赛
省扫黑除恶督导组到华安县开展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