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492个老旧小区“忧居”变“优居”


治理改造后的桃园路210号成了远近闻名的“迷你”新居
  绵阳新闻网讯 如果说公园、广场、街路是一个城市的“面子”,那么老旧小区就是城市的“里子”。“里子”尽管隐蔽,却离百姓最近,“里子”的好坏,与百姓的居住质量、利益福祉紧密相连。
  绵阳老旧小区住户以老年人和租房户为主,在治理工作的实际推动中,治不治、怎么治是一个主要问题,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居民意见很难统一。在这种困境下,我市总结出了“三问于民”模式巧妙“解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治理的主动权交给老百姓。据悉,截至今年4月,我市已有492个老旧小区完成治理。
  治理前“问需于民” 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治理内容2015年,我市制定出台了《绵阳城区老旧小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计划2018年底基本完成全市1327个(含绵阳城区430个)老旧小区治理工作。
  在实际整改中,老旧小区有哪些“病痛”,哪些地方需要改造治理,居民最有发言权。以建于1998年的东辰小区为例,小区共8个单元、96户,近年来“地堵”是困扰居民最大的心病,但小区居民构成老年人和租房户各占50%,统一意见的工作困难重重。
  记者了解到,社区干部联合业委会成员利用休息时间,采取集中座谈、“一对一”上门、电话询问等方式宣传政策,充分了解居民对小区治理所需。再进行问卷调查,让居民选择小区急需治理的项目,按照反映强烈、轻重缓急的原则统计排序,确定治理内容。
  “现在,‘问需于民’的经验已经在老旧小区治理前期得到推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泛征求业主意愿,能有效确保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治理中“问计于民” 对症下药全程接受居民监督怎么“治”才最符合居民愿望、有效改善居住质量?据介绍,在居民意见统一之后,社区组织小区业委会牵头确定治理方案,使治理方案做到“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治理要求”。施工过程中,也由业委会牵头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治理项目让小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
  富乐路轻化小区为改善小区基础设施,启动了治理工作。设计方案出台后,通过现场勘查,无法完全解决小区屋顶漏水和窗户阳台飘雨问题。业委会通过向居民以及原建设参与者们沟通问计,共同研究修改了施工方案。修改后的方案不仅彻底解决了“天漏”“侧漏”,也规避了因治理而影响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相山区完成2017年度农村低保发放工作
上周通报汇总:4人接受审查调查,5人被“双开”,6起违纪违法典型问题……
跟着兵哥学“叠豆腐块” 星城“童子军”欢乐体验军营生活
上思县11个贫困村有了“儿童家园”
自主创新 北斗系统步入全球组网稳步推进
绵阳492个老旧小区“忧居”变“优居”
宿州5家单位拟推荐为省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网湘潭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市领导带队赴广澳港区调研
全市A级学校食堂最全名单
宁德市开展青年拔尖人才遴选 入选将获5万元奖励
成就都是一点一滴的奋斗换来的
本网记者探访习总书记回信的山村 收入增长921%
五河县委老干部局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旧址纪念馆
图说怀化|手之春韵
祥符区城市管理局高质量完成垃圾清运工作
昆明将打造城市空间新格局
去年九江市发放学生资助金2.2亿元
商洛全域旅游呼之欲出
四川人注意!这23批次药品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