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警方破获特大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案


   刚拿房就能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一网购完就能接到谎称客服的退款电话,个人信息的泄露似乎已经常态化。而在这背后,则是一整条从非法获取到暗箱交易的地下产业链。最近,姑苏公安破获了一起买卖七万条个人信息的案件。
  2016年4月初开始,姑苏公安分局网络警察大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网民王某涉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并在王某的电脑中找到了五百多万条个人信息。原来,王某利用曾在某网络平台工作之便,收集购买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之后他又从事渠道建设,发展代理商的工作,由于业绩平平,很快他就打起了这些信息的主意。目前,买卖信息的四人中,两人被移送起诉,两人被取保候审。
  而就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连接到了两个房产中介的电话。一位房产中介称他们的资料不知道哪里来的,只是电脑里面早就存在的。还有一位则称是以前的同事留下来的。类似的遭遇,几乎每个市民都有。一位做过房产销售的市民告诉记者,很多购买个人信息的行为都是公司所为,因为去看房往往会留下个人信息,时间一长,这些资料慢慢流出,就会成为所谓的“公共资源”。
  隐私泄露,还有一部分是从快递外卖中出去的。五月一号开始,《快递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对侵犯公民隐私的现象作了严格规定。新政实施一个多星期来,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又是如何落实的呢?
  在市区一家快递投递点,记者询问负责人,快递底单如何处理。 负责人称带到公司统一销毁的,但在暗访中,一位快递员却很爽快地表示可以把这些资料卖给记者。
  这位快递员向记者透露,因为有追究期,送完快递后,这些单子他会先自己留三个月,不过超过三个月的,他也并没有立即销毁。而所谓的“给”记者,仍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意交易后,这位快递员还提醒记者,对用完的单据要销毁处理,显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涉嫌违法。而实际上,贩卖个人信息可不是简简单单地开除就能了事,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
  对此,苏州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钱婵斐表示,通过从《条例》这个高度,规定了快递企业,在维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它需要承担的责任。(苏州广电全媒体)

浔东小学隆重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异地就医结算引关注,医保部门现场答疑解惑 镇江上半年为10万余人次提供双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市纪委、市委巡察办检查督导临泉县巡视整改工作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间过半荆州总体任务过半
政协娄底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姑苏警方破获特大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案
郑州市第九届牡丹芍药花展将在郑州植物园拉开帷幕
贵阳市38个巡察组巡察120所学校 发现千余问题
“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举行
杭州妈妈凌晨上厕所,看到儿子房间奇怪一幕!真相让爸妈惊出一身汗…
利州区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农业发展
我市被纳入国家级足球改革实验区
永新1号机组试运行 三大主机来自东方电气
阳春市:考核食品安全
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启动
潍坊市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公示(首次、专项)(第2018008号)
田向利在眉山调研时强调:展示统一战线新气象新作为 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用两粒退热栓降温 发烧男子突然低血压休克
市考试管理中心党支部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 增强党性修养”主题党日活动
昌乐:民警追回被盗车 失主致谢送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