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桥:打造浙东南宜居宜业活力新城


环城北路健康步道
百里大河游步道
诗意公厕
府前街夜景
杜桥客运中心新景
小城镇的两端,牵着城市和乡村,它既是城市的“浓缩版”,也是农村的“放大版”。因为一些历史“欠账”问题,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农村的问题,它都有。
在当地人眼中,曾经的杜桥镇,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繁荣与浮躁并存,在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短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小城镇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今年,是杜桥第三轮小城市培育的攻坚之年。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顺利通过省里的考核验收后,杜桥镇将如何继续推进小城市建设,让更多杜桥人享受到小城市建设的成果呢?
> > > >城乡融合,迈向美丽宜居
整洁而独具风韵的主街,风景宜人的公园,休闲健身的游步道,以及规范便捷的停车场、整治有序的菜市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杜桥,城镇的环境卫生、秩序明显改善,乡容镇貌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实现了美丽蝶变。
走在杜桥镇百里大河游步道上,一带绿水缓缓流淌,阳光下呈现粼粼波光,沿河两岸除了碧翠的绿植,相伴还有颇具杜桥历史人文特色的墙画,娓娓讲述着“杜桥八景”的绝胜美景。
杜桥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其中百里大河穿镇而过,是当地的母亲河,杜桥人靠水而居,繁衍生息,自称为“百里大河的孩子”。
之前,由于部分人群环保意识不强,存在污水直排到河塘现象,这条母亲河及其他一些河流成为黑臭河,被河水孕育长大的杜桥人对河水复清有着共同的心愿。
从百姓最切身、最关注的问题入手。近年来,杜桥镇开展铁腕治水,坚持科学治水,有效补水,大力整治提升污染企业,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河道疏浚和拓宽工程……政府如火如荼的治水取得了明显成效,脏河、臭河正慢慢远离人们的视线,家门口又现水清岸绿。
2017年,杜桥镇推进小微水体清淤1587处260万方,全面完成867处劣v类小微水体剿劣任务。
结合河道治水工程,杜桥镇对百里大河两侧景观进行改造,建设了十公里的健身、景观漫步道,从杜桥镇镇区沿河绵延至乡村,目前已完成2.5公里的施工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杜桥,从“城”到“乡”的不仅只是百里大河游步道,杜桥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镇村联动,融合发展。
2017年,设计处理量2.5万吨的杜桥镇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沿线25个农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主管网铺设,目前,日污水处理量达2.2万吨,二期项目接踵而至;2018年,杜桥镇又完成19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剩余6个村正在进行扫尾工作。
在镇容乡貌上,杜桥镇凝聚整治力量,全员参与。在增设市容中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杜桥环卫服务有限公司,组建村级环卫小分队123支,现配备专职环卫工人270名;成立镇交通管理站、村级交通劝导站,现配置交通协管员、劝导员共545名;建立村级市容协管机制,促进日常市容管理和村级自治的联动互补,改善小城镇环境,让小城镇更加宜居。
今年,杜桥镇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各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对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的给予工作经费。目前,整治工作已全面铺开,已有9个村完成整治。
> > > >产业发展,释放城市活力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城镇环境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是回应群众期盼、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杜桥镇紧紧围绕“以大整治促进大建设、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补齐城镇发展短板。
2018年,杜桥镇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动医化、眼镜、机械等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68.74亿元,同比增长15.4%,规上产值99.28亿元,同比增长16.73%;完成工商税收11.73亿元,其中国税7.79亿元,同比增长14.84%,地税3.94亿元,同比增长1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6亿元。
深化“低小散乱污”“厂中厂”等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打击开路、强制退出、整治提升等手段,进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对眼镜企业进行分类处理。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500余家次,环保立案处罚28家,停电整改110家,关停民房内“散乱污”企业105家,在面上形成了整治的高压态势。
以打造时尚眼镜特色小镇为契机,围绕制造、贸易、文化、旅游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快速度推进眼镜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浙江国际眼镜城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一批百姓关注、事关长远的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南工业城眼镜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首期280亩土地,正在挂牌出让;建成后计划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亩均税收贡献大的高端眼镜制造企业及配套产业入园,鼓励一批中小微眼镜企业入园,以良性竞争、互助共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浙江国际眼镜城项目,即将进行招拍挂,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规划面积110亩,计划建成国际眼镜市场、商务办公大楼、会展中心等等,以更优的发展环境、更广的发展方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土地指标分配日益紧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受到制约的现状,杜桥镇积极创建“基本无违建乡镇”,推进土地全域整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城镇低效用地,为项目用地做好保障。
2017年,杜桥镇处置历史违法用地641宗,完成拆违71万平方米,拆违总量连续多年临海市第一,持续形成拆违控新的强大声势。今年以来,杜桥镇累计拆违50多万平方米。
> > > >项目推进,城镇华丽蜕变
不可否认,杜桥镇正向宜居宜业活力新城迈进,小城市建设成果正结出串串硕果,其背后依靠的是一个个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杜桥镇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形象。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2017年3月,杜桥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入选省首批“优秀规划”。在目标定位上,围绕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景观提升、风貌协调等重点内容,三年计划投资5亿元对镇容镇貌进行全方位的改善和提升。
按照规划,2017年,杜桥镇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杜桥客运中心片区整治、入城口改造、公共停车场改造项目、老建筑修缮……投入投资1.6亿元的26个整治项目加速落地,完成立面改造2.5公里,道路“白改黑”6.8公里,“三线入地”改造10公里;新建杜东、前王、杜西等多个免费停车场,新施划停车位3000余个。
2017年,杜桥镇以府前街为示范工程,投入3500万元进行风貌提升,在尊重现有街道肌理的同时,对街道进行立面、广告位、门窗整治改造,“三线入地”,绿化、公厕、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杜桥镇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城镇环境整治带来的实惠,也让不少市民主动参与到城市美化工作中。
“府前街整治之初,我们走访了沿街的每户商户,还有不同的声音。如今,大家在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之后,主动做起了‘门前三包’的工作,态度大不一样。现在,有许多群众更是主动要求对他们的街区进行整治。”杜桥镇党委副书记王笛声介绍,从政府主动的“运动式整治”到百姓主动提出整治要求,反映出杜桥镇人民群众对于该项工作的信心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2018年,杜桥镇继续巩固并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排出17个项目,计划投资2.3亿元,完成城市整体形象等专项设计,提升城镇风貌,加快龙浦湖公园及配套项目“十里漫步道”、杜前公路立面改造、凤凰山健康主题公园等项目,启动柴爿巷区块保护性开发。
前三季度,杜桥镇城市整体形象项目投资已经超过2亿元。进入四季度,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提升,其根本目的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王笛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朝着做文化、做精品、做细节的方向努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杜桥镇城市的内涵、品质。”
杜桥镇,这个台州人口最多的乡镇,正以第三轮小城市试点培育为契机,围绕“建设‘三区两市’协同发展示范区、中国时尚眼镜之都、浙东南宜居宜业活力新城”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活力产业、魅力城市、美丽家园、幸福杜桥”四大发展战略,奋力前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杜桥篇章!

每到水果“大年”,许多地方时常遭遇“果灾”,北海却鲜有发生
市纪委监委“清风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甘棠镇开展2018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延平:爱心献小区志愿我先行
我市举行网络安全宣传周大型广场主题活动
杜桥:打造浙东南宜居宜业活力新城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金安区、裕安区部分学校 教师集访有关情况的通报
我市举办首期金融知识培训会
市城管执法局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行动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政府总督学赖永康督查晏如村使用市教育局帮扶资金情况
冷空气致北方气温先升后降 局地气温近冰点
岛城20日入梅 20-22日将有两次明显降水过程
东至县“六突出”打造宜居新城
南通本周有两次降水 后半周气温下降
公示期结束我省12个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沙航空口岸首次进口墨西哥龙虾
诏安县四都镇开展“比技能、树新风、促振兴”劳动技能竞赛系列活动
百色代表团与越南河江省代表团举行会晤
灌南城投公司全面启动李集苗圃养护管理工作
天津“三夏”生产全面启动:杜绝秸秆焚烧 粮食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