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西林2月11日讯 (通讯员 黄瑾一) “坝盆村变样了!”走进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坝盆村,沿着蜿蜒的村道,让人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进村道路干净整洁,新建的小洋楼排列得井然有序,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那佐苗族乡坝盆村原是西林县最贫困的村落之一,该村地处石灰溶岩山区,位于百色市西林县西南面,与云南省广南县交界。该村长期以来老龄化严重,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为此,坝盆村党支部改变发展思路,借助精准扶贫东风,以“党建+产业”为载体,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两年时间,坝盆村从昔日石山区里的“后进村”,变成了西林县脱贫致富的“标兵村”。
盘活土地,变荒山为“金盆”。过去,由于家乡穷,大多数年轻人为谋生计,多到外地打工。村里仅剩体弱的老人、儿童,造成了村里劳动力不足,大片农田丢荒。坝盆村这一情况,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村“两委”决定改变思路,将丢荒的土地盘活,为村民开展发家致富的新路子。2015年初,经村“两委”再三研究并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后,决定由村“两委”牵头利用本村闲置土地,建立种养基地,再通过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把荒山转租村里种养大户进行经营,发展沙糖桔、烟叶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产业,所得经营收入和地租租金按一定比例分归个人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实现个人和集体“双赢”。目前该基地已引进村里21户农户种植沙糖桔52亩,19户种烟大户种植烟叶400多亩,完成了28座烤烟房,6个烟叶育苗棚,烤烟产量达1000担,产值120万元,按总产值1%划归集体计算,仅烤烟与地租今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
种养结合,扩产业壮经济。为改变村里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村“两委”再次扩大思路,鼓励群众发展黄牛养殖产业。2016年5月,村里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了“金盆农民黄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鼓励村里贫困户以土地、资金投资的方式入股,黄牛养成售卖后,按照一定比例向入股贫困户分红,再按总产值的1%划归集体所有。2017年5月,在后援单位及全村群众的公共帮助下,合作社建成建成标准化牛舍2700平方米,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房、储料池、储粪房、水、电等设施。随着合作社黄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对食用草的需求不断加大,为解决黄牛吃草问题,该村“两委”决定将村中共有的200亩土地转租和总社用于种草养牛,解决了合作社黄牛吃草难的问题。目前合作社已种植牧草100亩,饲养黄牛172头,预计年底可达到200头。
立足服务,党建引领促脱贫。坝盆村成立“金盆农民黄牛养殖合作社”后,积极探索“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党员入社养殖,目前养殖户中就有13名党员,他们成为了村里脱贫奔康的中坚力量。结合扶贫攻坚的需要,村“两委”决定,土地流转涉及贫困户的,其土地租金分红全归个人,而村级转租土地及产业入股的集体经济所得主要投入村里的扶贫攻坚工作。村“两委”还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种烟基地及合作社务工,工种主要为季节共,按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资计算,一年下来每人能达到5000以上的收入。随着种植基地与合作社养殖场规模的扩大,为进行扩大生产将聘请数名长期工,长期工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如此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也帮助贫困户彻底脱掉“贫困帽”。此外,合作社还向该村3户劳动力弱,家庭条件特殊的贫困户,赠送幼牛进行饲养,待年底合作社将以每头牛3000元以上的价格回收出栏幼牛,每户贫困户将增收3000元以上。
气根太长影响通行 这些行道树的“胡须”该修剪啦
市水运处地方海事局提前部署保障汛期五一期间水上交通安全
宜都发展“辩证法”:工业产值“退” 环保红利“进”
福安:生态文明“考”出来
支持外籍学生在广州创业
坝盆村:“党支部+产业”盘活资产促增收
老杂志披露日军签降全程 200多记者现场见证
华安生态与水系竞赛项目顺利实施
【新昌县】大市聚镇整治象西线沿线门店环境
不文明行为莫攀比
新建杭衢铁路前期工作有新进展
《大连市关于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政策意见》即将出台
57岁大爷心脏骤停半小时被救回 体外除颤仪救命
嘉兴力争继续跑在全省“第一方阵”
晋城:“同心同梦”快乐学习
响水县工业经济保持高位增长
大观区烟花爆竹禁限放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市领导带队调研枫溪区综治维稳工作
太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刘牧愚到郭庙镇调研产业扶贫工作
何中伟到普朱管委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