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解开涉案未成年人“心锁”


“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心理咨询师走进看守所,带领涉案未成年人做游戏
在游戏中解开心结
近日,钦南公安分局青少年法制教育学习室,一场特殊的“教学”活动正在进行。
法制民警、法律顾问、志愿者、涉案未成年人、家长……八个人围坐在桌前,众人拉开了思考与交流的序幕,三名涉案未成年人却“嘻哈”打闹,“教学”眼看失效……
民警赶紧抓住主动权,他们举案说法,敲响警钟,再辅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心理疏导,一系列谈话相辅相成,恰到好处地说到了涉案未成年人心坎里。
“我知道错了。”一句低声呓语,已让在场者无不动容。
此时,家长百感交集,眼里闪着泪花。
“学习”在孩子与家人的深情相拥中“下课”。
长期以来,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一直是钦州多个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先后设立广西首个具备独立编制的未成年刑事检察科、全国公安系统首个未成年人警务大队、全市首个少年刑事审判法庭,继而又建立钦州市首个针对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广西首个政府购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项目“灵动海豚”,共同探索如何帮助未成年人解开“心锁”。
困惑·呼吁关注
“他们对犯罪没有任何概念。”
钦南公安分局未成年人警务大队大队长丁波长期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感化、挽救”的训诫教育,越是深挖,越是忧心忡忡。
2013年成立的钦南公安分局未成年人警务大队是全国公安系统首个具有独立编制的未成年人警务专门机构,2017年率先在全区公安系统建成目前唯一的未成年人“护蕾”工作区,其中就包括钦州市首个针对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家庭教育缺失,生长环境影响,极易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拥有十几年派出所工作经历的丁波,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问题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同时也是“润物细无声,因为出效果需要漫长的时间”。
实际上,许多涉案未成年人问题的根源,还是缺乏得到正确认知的途径。
钦北区板城镇板城中学校长农毅认为,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未成年人大多存在自卑感,心理封闭,不想跟人交往,缺乏具体、科学的生活指导和引导,责任感缺失。
2017年1月31日,13岁的黄某某在新兴街附近盗窃电动车,被向阳派出所民警抓获。未成年人警务大队征求其父母同意后,随即到黄某某家中进行家访。教导员谢辉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对黄某某进行教育,又用更多的时间来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我们把孩子送回家,有的家长甚至不愿意开门。”冷漠的一幕,让从警多年的谢辉难以接受。他总结,父母在押或外出打工又是造成孩子疏于管教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没有依靠,又难以抵抗不良诱惑,容易走向极端。”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共批准逮捕强奸、猥亵、拐卖、故意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14万人,起诉4.24万人。
钦州市重拳打击侵害、伤害、虐待未成年人以及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等违法活动,通过采取从快批捕起诉、从重适用法律提出建议等方式,形成打击威慑力。2017年1月至11月,钦南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9起,比2016年下降31.3%,年龄段为12岁至16岁之间,多以盗窃为主。
钦南公安分局持续开展非羁押涉案未成年人帮扶转化工作,定期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训诫,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帮助其回归社会。该局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目前已有70所中小学校长加入“平安校园”qq群,高效快捷为学校提供法律服务。
钦南区文峰派出所民警胡礼旭认为,未成年人警务大队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过往教育的缺失。“专业性的教育模式,降低了再犯的几率”。
破局·双管齐下
根据司法机关的统计,从2003年到2015年,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不捕率”和“不诉率”也在不断上升,未成年人犯罪还出现了团队化、低龄化和恶性化等新趋势,许多未成年人从“熊孩子”变成触犯法律的“小恶魔”。
对于学法有限的未成年人而言,惩罚的震慑作用很难评估,重要的是缺少人来告诉他们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从教育开始。”在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钦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苏慧获评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我总觉得别人提防我,出了什么事好像都怀疑是我干的。”在长期的未成年人工作中,苏慧曾听到这样的回答。她也发现,影响他们犯案后无法回归社会的原因,在于害怕被社会所孤立。
2017年1月13日,放学回家的杨某某遭社会闲散人员殴打至二级轻伤,其中6名涉案嫌疑人均未达到拘留条件。钦南区检察院未检科与钦南区公安局未成年人警务大队先是到杨某某家进行家访,又在7月13日共同对案件开展调解,说服案件双方达成和解,也为杨某某减轻了伤害造成的心理损伤。
钦南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钦南模式”曾在全国广受好评。在此基础上,钦南区检察院、钦南区公安局分别联合心理咨询师团队——“三人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了公益性的“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以及属于政府购项目买的“灵动海豚”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使得涉案未成年人以及被害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得到更为专业的支援。“涉案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会被贴上‘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标签”。农毅认为,目前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老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进展得非常吃力,“遇到问题严重的学生,单纯丢给家长教育,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车红英表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心灵危机的案例已经敲响警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心理咨询师的行列,“我们会不定期选派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成效·解开“心锁”
2017年的母亲节,对于看守所在押未成年人的母亲而言,终身难忘。“妈妈,我错了……”当《感恩信》里的话语被逐一念出,在场的妈妈们放声痛哭。“未来的你一定感激现在勤奋的你。”2017年6月22日,丁波带领未成年人警务大队到看守所对未成年人在押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志愿者、市公安局心理健康服务团队资深咨询师卓越与在押未成年人开展了口令游戏、翻叶子、压力气球、“大风吹”等心理拓展活动。轻松愉快的游戏,让在押未成年人释放了自己的心理情绪。“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法律的威严,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活动后,一名少年私底下对丁波说。“这个活动就是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钦州市看守所政委梁春河说。
将心理健康教育“春风”吹进“高墙”,是未成年人警务大队探索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机制的重要抓手。“三人行”心理咨询师吴丹在咨询中发现,无论是涉案未成年人,还是受害未成年人,这些孩子都十分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通过参与法治教育宣传、公益心理疏导活动,吴丹和她的同事对未成年人心理进行调查摸排,发现急需心理辅导的人数十分多。吴丹认为,“一两次的心理干预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持久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完成。”她补充,“必须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开展家庭咨询和心理辅导,促使监护人改进教育方法,落实监护职责等。”
“比如说,我们可以请孩子来画一棵树,快速判断其是否有心理问题”,吴丹向记者演示绘画投射测验。许多被动接受心理咨询的未成年人往往有着严重的阻抗心理,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迅速“破冰”。“特别是在法治教育进学校的时候,可以为老师提供学生需要心理教育的依据。”
“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已在钦州市第一中学搭建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咨询。“未来,我们还将在更多的学校铺开心理咨询站建设。”吴丹说。
目前,如何让涉案未成年人重新回归学校,成为丁波奔走的主要工作之一。“希望可以建立工读学校的模式,再给涉案未成年人一次学习的机会。”

瑶海区七里站街道开展“缤纷六一”活动
我市召开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云南工会关爱困难职工 筹资9000万开展中秋国庆送温暖活动
宾阳县王灵镇胡萝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陆峰检查指导开学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教师
“指南针”心理健康服务站解开涉案未成年人“心锁”
延安派出所妥善处置一起纠纷
市本级首批162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河北省廊坊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来南明区考察
以思想大解放之勇 争高质量发展之先|苏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打造幸福宜居新天堂
京泰路街道部分小作坊污染大
鼎城区开展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
宿州市开展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
正月十五高淳近5万人登游子山“晒霉”、踏青过元宵节
99对职工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灵石县2018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启动
视频|一轮船珠海机场附近海域进水沉没10名船员获救
跨越五十载,不忘母校情——嘉兴三中六四届高中毕业生回访母校
今年1至4月我市工业经济“高开稳走”持续向好
中秋国庆九江境内高速公路多处路段易拥堵 出行路线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