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磊
大红色封皮的献血证,摊在桌子上,一共17本。
四四方方、薄薄的小册子,经过12年的累积有了厚度,它们是这个和“热血”有关的故事最好的记录。
2006年的一天,卢龙农民李福军第一次登上采血车,献出400毫升“热血”;12年后,他个人献血量超8000毫升,还影响带动村庄的村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之中。
“采血车每年来村两次,最多时能有50多人献血,大伙儿意识到这是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益处的大好事。”8月4日,和记者提起村民们献血的热情,李福军满是自豪。
42岁的李福军是卢龙县蛤泊乡头百户村最早献血的人,第一次献血在2006年。
“那时候我开大货车,全国各地跑,总能在路上碰到出车祸的,血哗哗流了一地,人说没就没了。”那些因失血过多丢掉性命的车祸伤者,让李福军萌生了献血的念头,“捐血能救命啊。”
当时,县城没有采血车,李福军只能去市区。从村里到市区没有直达车,要在昌黎倒一趟车,他每次都早早出门,赶在上午10点前到达市中心的采血车,体检、采血、再坐车回来,赶上地里有农活儿,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一折腾就是一天。
“每次400毫升,一年两次。”往市区跑的次数多了,他和采血车上的工作人员都混熟了,闲聊时说起路上奔波花费的时间,他感叹道:“要是采血车能开到我们村就好了。”
工作人员问他:“村里献血的人多吗?可以请示领导把采血车开进村里。”李福军高兴坏了,可转念一想又泄了气,“大伙儿愿意主动献血吗?”他心里也没底。
医学常识匮乏,消息闭塞,献血对村民们来说可是个新生事物。当地还流传着“一滴血十只鸡”的说法,很多村民认为献血伤元气,有抵触情绪,让他们接受献血并不容易。
李福军逢人就宣传献血的好处,并拿自己现身说法:“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对血液循环好,你瞅我,献血这么多年,啥毛病都没有,一年到头也不感冒。”
“献,车来了咱就献。”嘴上说着献,可采血车真的来了,有勇气登车的村民却很少,观望的占多数。看到这种情况,李福军就发动家人、亲戚和一些关系不错的村民带头献血,“他们一看别人献了,没事儿,也就慢慢能接受了。”
“最开始打电话一个个喊,扭扭捏捏不愿意来,现在广播一响,人都聚过来了。”让李福军欣喜的是,采血车进村这三四年间,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抵触到主动走上采血车,农闲时节,献血人数能有50多人,“采血车上午过来,一直忙活到下午才走。”不光本村村民,周边村子也有村民主动过来献血。
不光自己献血,很多村民带着家人一起献血,46岁的村民王志刚夫妇就是这样。“开始也不敢献,庄稼人总干重活儿,怕身体搞垮了。”王志刚说,是李福军让他打消了顾忌。“对自个儿身体好,还能帮助别人,挺好的事儿。”王志刚说,献血已成为一种习惯,目前他献血8次,妻子也献了6次。
如今,在李福军的影响和带动下,头百户村无偿献血已蔚然成风。李福军又有了更远的打算:发动周边村庄的村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壮大力量,去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
即墨区政协召开机关会议传达学习区作风建设会议精神
高新区深化行政许可改革:一网通办 只进一扇门
江苏省住建厅来贾调研督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薛海涛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时强调
完善机制固基础 精准帮扶促共富——2017年度我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16.5%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卢龙一位农民12年献血8000多毫升,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大家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江苏扬州山东淄博书画联展在扬州市八怪纪念馆开幕
2017年铜川市增补合同制消防员(文员)面试公告
烟台莱州民警业余时间开发“智慧门牌”系统
山东一季度“气质”奖补近两亿 聊城夺冠
慰问一线工人送清凉
泰山区实现老人有“六所”
23年前单位帮湘潭女子换肾续命 退休后她免费保洁为报恩
第二届云南创业创新大赛暨首届石林台创园农民丰收节启动
范天勇援藏医疗队 昨赴藏区开展巡回医疗
回归本源 银银携手 融通合作 共创双赢
市委常委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王兆力主持并作总结讲话
推着儿子进考场
金乡县房管局推进“互联网+物业服务”建设
塘厦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