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浙大当宿管 儿子浙大读博士

    相距500米,每天一起吃午晚餐是最大的幸福
上图:父子俩在熊大叔的车库宿舍。
下图:父子俩吃饭的桌椅。
    6年前,他一句“上吧”,让儿子坚定了到浙大读博士的决心;3年前,儿子又用一招,将父亲从湖北老家“骗”到浙大当了一名宿管。
    他叫熊武,今年53岁,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蓝田学园当宿管,而他的儿子熊兴鹏,出生于1989年,则是2012级浙大的直博生,主修蔬菜学。
    今年是熊武来浙大之后的第三个春节。他没打算回家,而是选择一个人留校值班。加班费对于这个节俭的父亲来说,算是不少的一笔钱了。毕竟儿子还在读博士,没有工作,在熊武心里,能多赚一点就是一点。
    熊武的春节将会在工作中度过。据了解,浙江大学今年约有三四十名像熊武一样的宿管人员留在学校值班,维护宿舍的日常。
    爸爸务农太辛苦
    儿子把他“骗”过来
    熊武的老家在湖北荆门,在从事宿管工作之前,他靠着家里的17.6亩地为生。而体力活劳动量大,他和老伴却都由于疾病被剥夺了高强度劳动的能力。熊武有腰椎病,而他的老伴切除了胆囊和左肝,只剩右肝。
    2012年,熊兴鹏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争取到了浙大直博的资格,他却因为家庭原因犹豫不决。“父母身体都不好,看他们每天这么辛苦,心里不好受。我想早点毕业,找到工作。”熊兴鹏说,在杭州,他的手机话费不足,导师便借手机让他给熊武打电话,熊武没接,陌生的号码让他以为是诈骗电话。
    电话这头,熊兴鹏向父亲说了读博的犹豫,“要不直接读硕士吧。”而熊武则觉得放弃读博可惜,“别人想上浙大还来不及呢,不就是多上两年学嘛,上吧。”
    父亲的一句“上吧”,让熊兴鹏定了心。
    熊兴鹏研究的是蔬菜学,在他眼里,这是一个“与有生命的东西对话”的学科。天天泡在实验室的他,专心科研,也惦记着老家父母的劳累与疾病。2015年2月,当看到有宿管搬走时,熊兴鹏便替父亲打听是否有宿管岗位空缺。
    “小熊当时来问我,说要他爸爸务农太辛苦,要把他‘骗’过来。我是想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宿管办主任李秋云说,在她的帮助下,熊兴鹏给他的父亲谋到了宿管大叔的岗位。
    “我不愿意去。”熊武断然拒绝儿子的好意,他不愿离开半辈子耕耘的土地,“我当时觉得在家务农挺好的,不想跑到老远的地方。”而下定了决心的熊兴鹏,把家里的田交给他大伯耕种。
    虽然熊武极不情愿,但还是在父子矛盾中做出了妥协,就这样,2015年6月,一张从荆门到杭州的火车票,把熊武带到了浙大紫金港校区。

新华书店联手海燕出版社 近万元儿童读物 送给小店镇飞翔小学
今年一季度,市融资担保公司已累计为92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38笔、36.48亿元
以张氏两兄弟为首的“套路贷”恶势力犯罪团伙在新余被摧毁
老人不慎摔倒 民警救伤寻亲
津公积金贷款排号难 公积金管理中心回应网民
父亲浙大当宿管 儿子浙大读博士
湖北:用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
教育系统动员部署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各校必须做到“三个全覆盖”
情侣凌晨外卖平台点餐 一天后22岁姑娘离奇身亡
宁波东银泰城凭什么赢得3公里外的消费力?
首部加装平行入户电梯与住户的阳台连通
“山西红色研学” 第一枪在左权打响
井研县档案局开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导,如何创新档案工作”专题讨论会
昆明市航务管理局原局长周玉金严重违纪被双开
椒江:开展“平安港航”百日行动
沈阳大暴雨等红色预警期间拟停课停业
省脱贫攻坚督查组到涟源市湄江镇督查指导工作
市气象局2018年度公开承诺“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本报评论员:以奋斗者姿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司机大哥 宏远大桥半封闭施工20天 这份绕行避堵攻略快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