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海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切实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简称创森工作),两年内完成《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森林网络建设的全部造林绿化工程的具体要求。2018年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第二轮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的开局之年,今冬明春是造林绿化的关键季节。如何抓好今冬明春的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推动创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
肖国平告诉记者,依据《河南省信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和《信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造林绿化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主要目标,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为重点任务,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打造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传播先进的生态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山水茶都,森林信阳”做出贡献。
今冬明春营造林目标,全市安排造林任务24.37万亩,其中山区及平原沙荒造林14.42万亩,新建完善农田防护林1.57万亩,生态廊道工程1.52万亩,特色经济林建设4.75万亩,环城防护林带1.73万亩,美丽乡村建设0.39万亩。新建和完善花卉苗木基地1.64万亩。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52.13万亩。全市完成义务植树0.274万亩(54.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建立各级领导绿化点和义务植树基地20处以上。
谈起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肖国平告诉记者,主要有七项:一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国道、高速公路、铁路规划建设宽度为10米至50米的道路绿带,按照植物多样、生态节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在道路规划设计中注重道路线状绿地的连续性,即将道路两侧绿色斑块同道路节点绿地、面状的“基质”等结合起来,形成生态良好、层次感丰富的绿色廊道景观;省道、县道、景区道路两侧规划建设宽度为10米至30米的道路绿带,合理搭配植物,以乔木为主,下层配置灌木和草本,形成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采用近自然的配置方式,选取国槐、刺槐、重阳木、楸树、乌桕等乡土树种,增加通道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其他等级道路规划建设宽度为5m至10m的道路绿带,提升乡村道路的林木覆盖率,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主要河流淮河、白露河、竹竿河、小潢河、灌河等两岸进行荒山绿化、河岸生态修复,在河道管理范围外营造河岸水土保持林和景观带,增加河流流域内的林木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二是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新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一般网格面积控制在300亩以下,具体大小可视土地状况、经济投入而定;林网由宽10~15米的3排乔木树种组成,即每个林网定植树木面积折合为40~50亩。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农田作物生长而定,宜选择生长迅速、抗性强、具有防护作用及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对现有林网中存在的树种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缺株断档等情况要及时补植、调整林带结构,并选择当地适生的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和完善已有林网质量,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根据村庄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山区、丘岗绿化以自然式为主,平原绿化以规则式为主,力求充分展现独特的乡村风貌和景观特征。把“体现田园风光和地方特色”作为指导思想,结合河、渠、沟、湾、塘、岗和四旁等自然地形进行绿化、美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显著提升乡村风貌的质量和特色。四是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工程。在信阳市周边规划建设龙飞山、羊山、金牛山、贤山、玉皇顶、龟山、琵琶山、震雷山、南湾湖、北湖、浉河等山体水体生态保护区,形成环城生态保护林带;对信阳市的外环绿化进行断档补植,同时在市域东北部新建环城防护林带,将其与市区可见的荒山绿化工程、通道绿化、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程相衔接,形成信阳市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各县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分为县环城防护带绿化、淮河生态保育带绿化及村庄环村林带绿化三个层次。保护郊区和乡村的特色,优化和提升总体绿化水平,实现城市森林的合理布局。五是山区及平原沙荒营造林工程。开展重点地区防护林兼用材林建设,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紧密结合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在平桥区、新县、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等县区的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营造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兼具用材和景观的生态林。六是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遵循适地适树、良种栽培、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的原则,高标准打造一批茶叶、油茶、林果等经济林示范基地,带动我市特色经济林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化。 七是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按计划对中幼龄林和三年以内新造林地实施除草割灌、施肥、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品种改良等方式的森林抚育和改造,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木蓄积,提高森林质量。
我市系统治理安阳河工程聚焦︰治水“三年之约”
阳春三月诗城菜价上演“拉锯战”
市政协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
曹斌:脱贫攻坚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出成效
省抽查我市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工作
创国家森林城市 建“山水茶都 森林信阳”
R3线年底有望全线洞通
姜妍:沈马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沈阳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南国土拍告字(2018)第4号
《中安在线》:铜陵:生活在长江夹心岛的11头江豚与21位护豚人
我市“三社联动”工作在全省业务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
中国长安摄影周展览活动受到市民欢迎
“吉林援疆旅游专列”在长首发
小区地下车库深夜冒出滚滚浓烟 惊动6辆消防车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生态建设三记
宾阳县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
巴中经开区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第二届世界低空跳伞大赛开幕 16位顶尖跳伞员已就位
贵阳专项整治露天焚烧取暖行为
九江市烟草专卖局抽调机关人员成立临时稽查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