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车辆无论是否干净都要花上10至20元不等的钱进行所谓的“降霾”冲洗。发生在陕西省彬州市的这一乱作为问题不仅被叫停,而且生态环境部公开批评彬州市的这一做法是在搞“一刀切”——不但没有产生治污降霾效果,而且严重干扰污染防治工作。(9月6日中国新闻网)
推进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办法用对了,就能事半功倍,但如果办法用错了,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费力不讨好,引来群众议论,甚至是反感。陕西彬州搞“一刀切”治污降霾,便是治理走入极端的典型。不管三七二十一,设立3处进出城重型车辆冲洗站,无论车辆干净与否,都要交费洗车,令利国利民的环保政策,反而成为地方捞取好处的借口。
不可否认,重型车辆一旦拉上了尘土之类的货物,对道路周边确实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这并不代表每一辆重型车辆,每一次进城都会造成污染,比如空车的时候。强制收费洗车,无疑于“雁过拔毛”之举,也会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相反,如果当地政府多征求一下司机的意见,多考虑实际情况,对一些满载货物的车辆进行清洗,恐怕也没有人有意见。“一刀切”收费,就成了典型的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以治污之名,行乱作为之实,也违背了中央的环保初衷。
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坚持哪个行业的污染重,就重点整治哪个行业;哪个地方的环境差,就重点保护哪个地方。一切以客观现状为基础,以是否造成新的污染为标准,对排污者进行纠正,但同时也不应惊扰未排污的合法行为。
“一刀切”操作失误背后,往往是“简平快”的执政思路所致。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拍脑袋”决策,对上级的政策精神把握不透,研究不准,在执行时就难免走样,误入歧途。要纠正这种问题,关键在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找准工作的重点,问题的堵点,精准施策,方能快速见效。
施政决策尤须谨小慎微,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时,不妨先听听群众意见,沉下心来听建议,综合研判后再施行,方能让政策落地不偏离初衷。(来源:景德镇新闻网)
禾城双休天气总体适宜 BUT!清明假期要变天?
紫玉兰沿路开放 紫韵桂林渐成气候
武义开展公路“三化”整治
今起搭乘东航客机可使用飞行模式的手机
横峰:农技人员下乡 助力春耕生产
[网评]工作中要慎用“一刀切”
顺义区委书记王刚带队检查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回望初心,源于皮卡——长城皮卡整装出发
观澜河赛龙舟
沅陵县开展“互联网+监督”平台推广活动
【点播】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市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我市媒体集中采访盛卫川
今年,聊城高新区将全力冲刺“国家级高新区”
桑植县召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推进会
船山实现省“3+1”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全覆盖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成人礼
市城乡建设委举办“三会一课”专家讲座
百乐艺术培训中心创业路店开业
深圳交警坪山大队与辖区相关单位协作优化辖区交通组织
“抗癌神药”绍兴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