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静
世界很大,圈子很小。
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事情真的是机缘巧合,就像在报社写了13年别人故事的我,今天的“本报讯”主人公是我自己和本报。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有个欢迎新生的传统节目,叫“芳芬之歌”,就是请优秀校友回母校给大一新生作成长报告。我入学那年,请的是湖南卫视给省委书记作报道的学姐,行话该叫那位学姐为“省委书记专线记者”。一个优秀记者给师范类学生指点人生迷津,于是,我的人生偏航了。四年后,我抛弃了父母给我的“老师”人设,成为了一名记者。再后来,我就一直是市委书记专线记者。
二零零几年,湘潭和全国各地一样,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大项目好项目如雨后春笋,那时候的九华说要“再造一个新湘潭”。我跟一个“项目书记”跑,天南海北,北上广深,最远到了新疆吐鲁番。每到一个地方,从机场直接到了会场,为了写好稿子阅历不深的我必须把自己埋在酒店的电脑里,“百度”清楚这座城市的gdp、产业结构,再弄明白等下领导会见的这家大企业的主营业务、行业背景。
在不断的奔跑中,我的视野在拓展,阅历在丰富,跑时政也渐入佳境。湘潭日报社也在不断“成长”。她离开了热闹的基建营,搬迁到了安静的梦泽湖畔,硬件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只是少了些许人间烟火气息,我再也不能稿子写到一半,去桂林人来碗粉,去火宫殿搞份臭干子了。
报社是我青春和梦想安放的地方。我走过了最激情最梦想的十年韶光。报社也走过她最美的芳华。这一路,是报社,包容了我的稚嫩和青涩,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成熟;是报社,让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感受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参与一座城市的点滴变化,关注一城百姓的欢乐疾苦。
如今,纸媒衰落,湘潭晚报也完成她的历史使命,以湘潭新闻网app的全新形式,告别过去,蝶变未来。我寂静欢喜,眼里却含着泪花。泪花里映照的是一代人的芳华。何为芳华?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抬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如今,我担负着采访中心重点报道组组长的重任,脚下的路艰难而广阔。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有书写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伟大作品的肥沃土壤和温暖阳光,整装再出发,以实际行动让新闻梦想照进现实。
致敬,芳华!
(作者系湘潭日报社采访中心副主任)
拾金不昧品德高客户感恩昆仑燃气窗口收费员
从“头”开始过年
宜昌男子流落襄阳街头 志愿者倾力救助
汉川税法宣传进课堂
陈建青主持召开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
【纪念《湘潭日报》创刊60周年】致敬芳华
寮步镇将新建和改造28条道路
杨浦区平凉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嵊泗县开展休渔期宣传检查活动
市工商局机关纪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练江综合整治工作
这是谁家的阿拉斯加犬?重庆沙坪坝警方希望狗主人尽快认领
海港区教育局向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亮剑”
足疗店晚上卖淫嫖娼 烟台牟平巡警抓了一男一女
石爱作来滕调研益康集团公司发展情况
迎春街取缔便民市场道路扩建4米
春运期间杭州公交推出返乡专线 延长服务时间
“诗韵浔阳 诗词大赛”初赛迎来浔东小学主场
小林公益画展在汉举行 自爆曾四次带相机扫街
刘国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