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宝鸡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基础设施提升等“十大行动”,全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驻村帮扶、就业扶贫等取得了实效,带动贫困户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在致富路上披荆斩棘,不少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产业扶贫政策好!贫困户日子蒸蒸日上
每天清晨6点,在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凤翔县彪角镇上庄村贫困户唐喜祥已经在牛棚里忙碌起来,7头壮实的牛犊成为他脱贫致富的金疙瘩。放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有自己的产业并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几年间,他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这得多亏产业扶贫的各项政策好!”
2016年,帮扶干部向唐喜祥讲到产业扶贫的各项政策,不仅有产业补贴,还有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帮扶下,他鼓起勇气,开始养牛2头,享受国家政策补助6000元,一头牛年纯收入3000元,通过养牛产业发展,他在2016年成功脱掉了“贫困”这顶帽子。2017年继续养牛3头,养羊1只,养牛纯收入8000元,加上国家政策补助9100元,还有种植庄稼和打零工的收入,家庭纯收入近15000元,养牛的效益提升了,家里人的生活慢慢改善了。今年,唐喜祥添加了4头牛犊,继续壮大养牛规模,开始向规模化要效益。
和唐喜祥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千阳县城关镇段家湾村二组的80后李雪萍。她凭着双手走上小康路,成为了正能量女性的典型,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山药姐”。
2015年,李雪萍一家,因公婆患慢性病、家庭缺技术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有一位外地朋友建议李雪萍种植紫山药,但她一直都没有勇气尝试。帮扶干部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共商脱贫计划,经过多次鼓励,李雪萍暗下决心尝试种植山药。
2016年2月,李雪萍东拼西凑,投资了6万元,在草碧镇种下了第一批紫山药苗。刚开始她啃着馒头,带着全家一起除草、施肥,一干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1月,紫山药如期收获了。原本市场价10元一斤的紫山药,她3元一斤低价卖给了批发商,按每亩4000斤的产量计算,她收获了种植紫山药的“第一桶金”7万多元。
2017年初,李雪萍申请办理了银行无息贷款,规模种植70多亩紫山药,注册了一家公司,探索出“育种+种植+加工+配送+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仅2017年,收入50余万元,2018年预期突破百万。
精准施策强发力!全市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065个
放眼全市,宝鸡市着力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路径,把产业就业作为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治本之策,强力推动,持续发力。全面开展了春季农业结构调整大会战,修订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推进产业板块发展,全市形成了以奶山羊、肉羊、苹果、猕猴桃、干杂果、中蜂、高山菜等农业产业为主,以旅游带动、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为特色的产业扶贫格局,带动贫困地区产业提升和贫困人口脱贫。截止目前,全市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065个,累计发展种植产业54.7万亩,覆盖贫困户5.55万户,发展养殖产业66.8万头(只、箱),覆盖贫困户2.42万户。
坚持“就业围着脱贫转、岗位跟着群众走”,打出“输出转移就业、基地吸纳就业、专岗对接就业、扶能促进就业”组合拳,扩大就业创业。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913人,引进和发展扶贫社区工厂28家,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535名。
加大公益专岗开发利用,通过部门单位腾岗位、公益服务建岗位、镇上村头设特岗,宝鸡新增机关事业单位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264人,农村公益性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7719人。
目标明确重行动!努力实现7.5万贫困人口脱贫
宝鸡新闻网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围绕今年5个贫困县摘帽、340个贫困村退出、7.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我市市、县制定了脱贫退出工作方案,加强对脱贫退出工作指导,在市级领导联县的基础上,实行市扶贫办领导和科室联系贫困县及月督查制度,对照“577”标准,弱项补短求达标,达标指标提质量,精准施策,强力推动。
目前,全市5个贫困县脱贫退出有序推进,行政村通村沥青路、电力入户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4项指标全部达标;预计到9月底,5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均可降至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70%以上,有安全住房农户可达到97%以上。
与此同时,340个计划脱贫村进展顺利,7.5万贫困人口脱贫稳步推进,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提升等“十大行动”,推动减贫任务落实。目前,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达到100%;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达到100%;年度计划脱贫户安全饮水达标率99.66%;年度计划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安全住房达标户达到63.21%;年度脱贫的危改贫困户安全住房达标户达到79.96%;家庭年人均纯收入9月底前可全面达标。5个贫困县、340个贫困村、7.5万贫困人口年底可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
生活质量节节高!“五重保障”体系无缝对接
为了让贫困户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宝鸡狠抓基础设施补短板,建立以村为主,权责明晰的管护责任体系,建立了以财政补助为主、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市县每年按一定比例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给予补助等,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管护缺失等问题,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
此外,我市全面构建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五重保障”体系,实现“五重保障”政策无缝对接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建立受资助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做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精准资助全覆盖。实行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符合分类施保、渐退帮扶政策的人员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政策待遇,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幸福院1112个,实现所有中心村全覆盖。
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6亿元;发放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共计2891.72万元;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临时救助1805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31.6万元。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如今,宝鸡人在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之中,撸起袖子,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汇聚成砥砺前行的时代力量,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宝鸡新闻网记者 张超)
编辑:贺雅楠
大朗太阳能保洁箱上岗 预计投放800个
美兰机场出港航班 起飞前40分钟登机
元旦假期火车票开始销售 互联网等恢复30天预售
千名干部进千企|三部门获评“双千”活动之星
长城汽车“动土”重庆永川
宝鸡:产业成就致富路 勤劳绘就幸福篇
海曙吴新星小说《桐花落》获2017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当代英语歌剧《切肤之痛》亮相北京
完善教育激励机制——江永代表团讨论侧记
这个月,东湖高新区将拆违3.5万平方米
大批节会展会将展株洲魅力
打造增长极 共建都市区 当好答卷人
洛阳新伊大街古城快速路至开元大道段试通车
东营职业学院开展“寒冬送温暖”家访活动
青岛人去社区医院看病 应该怎么报销?最新攻略来了
苏州市区企业注意了 通过这项申报可享政府补贴
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成效明显
中国共产党双鸭山市委员会宣传部——哈同高速跨线桥宣传标语项目
工行唐山分行开放100余家网点提供“高考爱心服务”
平果县卫计局:380只爱心“脱贫”鸡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