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壹周记者杨斌
其实,除了日常消费中经常遇到的消费陷阱,随着消费方式的日新月异,大家要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被收集倒卖等现象也愈加突出,而信息泄露,正成为侵害着消费者权益的源头……
从网购到app
你的信息是怎么“被卖”的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大众主流的消费形式,但消费中,很多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网上订票后收到“机票退改签”的诈骗短信、在电商平台购物后收到自称卖家的电话,称订单异常,要求提供银行账号或登录指定链接……所有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采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苏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员指出,主要有三种原因:即拥有个人信息资料的商业机构被外部窃取或内部泄露;技术漏洞所致,造成用户大量隐私内容曝光;用户个人由于信息保管不当,被不法分子获得等。
事实上,为了更好的保护消费者信息,企业也有所行动。比如网购中的物流环节,许多快递公司改用“隐私面单”,不再完整显示收货人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信息,从而达到加密效果,防止其他人从单子上窃取个人隐私。
但获得个人信息方式的“更新换代”,也是非常迅速的。“是否同意服务条款?”这是大家在注册网站账户或下载手机app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选择“不同意”无法操作下一步,但“同意”就意味着你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就敞开了。
近日,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部分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有89.62%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41.16%的被调查者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不看授权须知等。”
而在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android 应用中,以影音娱乐类最多,为 23.4%;娱乐资讯、生活购物、和常用工具类应用并列第二位,均占越界软件总数的13.0%。
信息泄露是电信诈骗的源头
哪些方法可以预防
对于这样的现象,也有人表示:无非就是多了些推销电话而已。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大量采集,一旦泄露就可能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已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8万起,其中绝大部分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
此前有媒体报道,记者花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交通、开房、上网吧等11项记录。个人信息买卖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而很多时候,市民本身也在不经意间,“出卖”自己的信息。苏州市汇通金融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汪蕾介绍说,如今家长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孩子,如果没有关掉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骗子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来获取个人信息。
那么消费者究竟如何防止信息泄露呢?
苏州市消保委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例如,网购要谨防钓鱼网站;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不在社交媒体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等。
另外,市民在使用手机app时不要轻易同意获取个人信息权限的要求,尽量避免在不熟悉的手机app上输入银行账号及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一旦个人信息遭到侵害,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特别要注意“使用协议”或弹出的对话框等需要获得授权的东西。” 苏州市汇通金融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汪蕾建议,在了解app的基本功能后,对自己重要的隐私信息,不要轻易授权。
上海览香海派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开展社区“红色文化”讲座活动
丹江口市环库公路江南段二期年底全线贯通,全长22公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本级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因陵园路大修通行困难 去市烈士陵园请绕行
三原招聘60名网格员协管环保巡查
警惕!你手机上任何一款APP 都可能泄露着你的消费信息
呈坎古建筑群三期修缮工程启动建设
今年我市梅雨期不明显 需要提前做好蓄水保水工作
中学生盗开公交车致1伤 湘潭公交公司处分5名员工
市人社局 解决弄虚作假、落实不力等问题
苍溪县活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营销难题
市中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调研基层派出所项目建设
郑州三名高中生被哈佛剑桥牛津录取 他们咋学习
今年苏州铁路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排定
宁海旅游实现数据化管理
让人后怕 8时10分长春树勋小学大门外路边大杨树连根拔起
青岛聋校组织学生开展宿舍逃生演练
仲兴乡积极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信息调查录入工作
七夕乞巧 筼筜书院举办诗词汉服民俗体验活动
我省首支测绘执法队伍受到省测绘局领导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