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覃塘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30万,占了覃塘区人口的一半以上。
壮族的“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獞”,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统称“僮族”(“僮”、“壮”同音),1965年后改“僮”为“壮”。“僮”或“壮”都是壮语的音译,并无特别的含义。
唐宋以来,壮族民间曾流行“土俗”字。根据1989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版的《古壮字字典》(初稿)统计,共有10700多个字。这些字都是从上百年或数百年前出版或手抄的牒诉、券约、师公唱本、山歌本、故事传说、族谱、信件和碑文中收集下来的。
1955年,党和人民政府根据拉丁字母创制表音壮文,20世纪80年代,完成《壮文方案》修订工作,使壮文进一步通用化,壮文再次进入各级各类学校。
壮族民居(卢建军摄)
壮族神话传说富于想象,美丽动人,反映了古代壮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和远古社会的痕迹,如《太阳、月亮、星星》、《妈勒访天边》等。《布洛陀与姆六甲》叙述壮族的始祖如何造天造地,安排世界万物,反映出壮族先民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朴素愿望。《布伯》歌颂了壮族先民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英勇气概,从中亦可窥见古代氏族部落间相互攻伐的历史痕迹。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bouxroxdoh)是壮语的译音。“布”是对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即“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壮族生产农具(卢建军摄)
壮族先民自古就是能工巧匠,农业以稻作为主,秦朝时已大量使用牛耕,耕作技术已发展到“深耕溉种,时耘时籽,却牛马之踏履,去螟螣之戕害,勤以朝夕,滋以粪土” 的程度。手工业有铜、铁、纺织等,特别是綀子布和壮锦(当时称为“緂布”)已驰名全国。綀子布,“洁白细薄”,“清凉离汗”。壮锦,则“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
壮族先民发明的陶器,是人类早期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在蒙公乡新归已经挖掘出三面铜鼓,现藏于市博物馆。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心灵手巧、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的祖先选择依山傍水、藏风聚气向阳之地居住。在河湾和交通便利附近居住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美丽的装饰图案。在山弄居住的壮族,村落房舍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屋内宽敞,干燥舒爽,冬暖夏凉,享受着天地所赋予的灵气。
壮族先民爱美懂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采来大青(一种草本植物),染成蓝或青色,采来鱼塘深,染成黑布,采来薯莨,染成棕色。男女有别,老幼各异,给每个人点染生活的色彩,衣着简洁大方。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在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村都有社公、泰山石敢当,敬畏大自然,相信福地有灵。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祈求祖先阴功福荫后人。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猜码行令,不醉不散。
壮族的节日很多、很有点特别,主要节日如下:
农历正月初二,备三牲,祭拜社公,迎财接福,回娘家还恩祝福。
三月三,驱邪,祝愿爱情,对歌,抛绣球。
四月初四、初八,是壮族的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做白色凉糍粑,祝风调雨顺,水到渠成。
五月五,包粽子,浸红黄酒,驱邪。
六月六,吃鸡肉,晒衣服。
七月七,吃莲叶卷糯米粑,送鬼神。
八月初二,祭拜社公,西风渐起,祝禾谷丰登。
壮族崇尚传统美德。见人打招呼、让路;进村入寨,喝茶、喝粥自便;年轻人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阿婆”或“婆婆”。
能歌善舞的壮家姑娘(覃金镜摄)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覃塘有“欢”、“西(又叫师)”。壮族人定期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对歌比赛,热闹非凡,往往通宵达旦,甚至连唱三天三夜,难分输赢。最负盛名的有樟木乡的樟木街、沙村歌圩;东龙的高龙村歌圩。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歌圩上的歌,主要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有见面歌、邀约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
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不唱歌,给青年人当参谋。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饮食糕点、各地小吃,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人们在欣赏歌唱的美好动听之余,还可以挑选生活日用品,充实美化自己的生活。
虾太贵 不少龙虾店推迟营业 邵伯龙虾将于“二月二”开市
白银举报露天堆放垃圾,有奖!
山城区鹿楼办四措施维护和谐稳定
全国首家“黑金实验室”旗舰店落户成都,喜茶带你体验全新茶饮文化
聋哑流浪汉终于回家了
【覃塘文史】充满魅力的民族——能歌善舞壮家人
我市4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督查优秀村庄
广东今年招1900名公费师范生 每年补助8000元
市政务服务中心组织交流先进工作经验
商丘市梁园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宁凌代表建议: 粤桂合作推进九洲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天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春耕
带领广大妇女为鹤城发展作贡献
徐州市慈善捐助中心正式运行 周铁根庄兆林刘成林等出席启动仪式
北京妇产医院专家参与“共铸中国心”汶川行
龙门县体育局2018年夏令营在县体育馆开营
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昔日皇帝专用茶 今入寻常百姓家——蒙顶黄芽,历史馈赠的千年品牌(下)
宁夏文化馆举办浙江剪纸美术作品展
五大连池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勇主持召开2018年第3次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