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以文载道”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岚山,立足港口交通和临港产业两大优势,工业发展优势浑然天成;但,丰饶厚土中深植的文化基因犹如种子的力量,精心培育中也散发勃勃生机。
如今在岚山区,岚山祭海节,三月三的圣公山庙会,二月二的黄墩闹春牛每年如期而至,传统文化扎根群众;中国山东(日照)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第二十四届省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等相关文体赛事相继举行,引人瞩目;通航小镇、渔村古寨、嶝山风景区、钢铁小镇、淞晨茶文化园、圣谷山茶博园、小茶山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项目的实施,极具地域文化特色……
2016年,该区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山东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示范县”;2018年初,获评“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
多年来,立足岚山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实际,岚山区坚持把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大设施建设投入,精心培育文化业态,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文化支撑,注入发展的新动能。
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岚山区坚持高点定位,重点投入。
在区级层面,该区投资达2.5亿元,规划建设了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科技馆等“五馆合一”,同时,城区同步建设了15个文化广场和公园;在乡镇,该区坚持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及管理室等多功能有机融合,为广大群众免费提供图书借阅、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等服务;在乡村,该区着力规范村居文化大院建设,全区村居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达352家,村级规范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40家,已建成省级全民健身工程1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处,农家书屋已达260家,构建起区、镇、村三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全区421个行政村。
优越的地域资源特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和良好发展机遇,巨峰的茶叶、黄墩的板栗、岚山头传统渔民文化,都结合发展浪潮,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挖文化内涵,精心布局,焕发文化魅力。
8月7日,日照首座国家级海洋牧场大型游钓平台“阳光1号”定位安装,该平台集海洋牧场智能管护、休闲渔业观光旅游、海上垂钓、餐饮、住宿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有效解决了游客晕船的烦恼,还提高了海上平台的安全性能,让海上平台的利用价值得到了极大提高。
依托“海、茶、山”三大特色,岚山区建成3a景区6家、2a景区4家,推动旅游产品向休闲体验、生态度假、康体养老并重转变。以渔文化推介、亲海体验、精品海钓、渔村食宿等为主,建设以海洋渔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旅游度假村“渔村古寨”,成功入选全国最美渔村;构建“种茶、采茶、炒茶、品茶、赏茶、购茶”系统化的茶旅产品谱系,淞晨茶文化园、圣谷山茶博园、小茶山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项目,进一步延伸了茶文化的内涵;计划用5年时间,在多岛海区域打造的航空特色小镇,让山海文化有了立体呈现。
中国“海钓盛典”、2018中国日照第四届海钓节、中国山东(日照)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第二十四届省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等一系列赛事在岚山举行,上演一场融合科技性、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蓝色盛宴”。
据不完全统计,1—9月份,该区旅游业收入突破3亿元,多岛海景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全区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直接收入分别增长15%。
新业态发展的同时,倒逼着传统文化企业焕发新的活力。近来,该区新上传统文化企业300余家,涉及图书销售、娱乐休闲、旅行观光、创意婚庆、印刷广告等传统行业,新吸纳就业人员近5000人,新增税收2000万元。(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苏循雷 王田 焦明明)

青海海西州在甬推介特色产业项目
灌南县人大调研全县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赫哲新村里的“开心农场”
柞水健康扶贫达到三个百分之百
乌龟黑水鸡西北湖同晒太阳
岚山区:“以文载道”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赛湖农场阳光社区积极组织失业人员参加招聘会
黔江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立体农业助力扶贫攻坚
迁安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18位
智库专家大讲堂在我市开讲 杨玖庆孟祥刚出席
哮喘首次发作 肺功能已开始受损
档案记载历史 图片见证发展
张灯结彩迎新年
“红桥精神”托举汉阳强起来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
市水利局党组召开2017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我市多元招商方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马誉峰主持会议 聂瑞平郭建英郭竞坤万书君等出席
警务廉政监督员积极发声
黔江去年安全生产成果显著 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