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面积占南京市近四分之一的江宁区,从打造周末休闲的“盆景”到统筹全域旅游的大景区,从建设美丽宜居田园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江宁区以“两山理论”为内核,以“四变五新”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村展现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面貌。
改造提升:扮靓乡村容颜
距离南京市区30公里的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村是知名美丽乡村,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
五六年前,这里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由于交通不便,出产的茶叶要托人找关系才能卖掉。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外面的人很少到村里来。
2011年,黄龙岘区、街、村三级联动,对村庄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民房焕然一新,道路、排水、垃圾收运等设施完备了。年轻人纷纷回乡开饭店、搞农家乐,游客越来越多。
孟墓社区七坊村也是江宁区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村里有东汉藏龙寺、青龙桥等历史遗迹,还有豆腐坊、油坊、茶坊等传统手工艺作坊,但因环境脏乱、设施薄弱,旅游资源无法发挥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投入4000多万元整修道路、改水改厕,还把七坊的广告牌从沪宁高速一路挂到村头。从此,七坊成为许多南京人乃至外地游客休闲旅游的首选。
建设美丽乡村后,七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达5.54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学生和本地农户创业人数迅速增长,古村落焕发出蓬勃活力。
“集群效应”:绵延乡村之美
江宁农村点多面广,再美也只是零星的盆景。为把盆景变成百花园,江宁区从2013年开始,扩大乡村整治范围。从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到推进“四变”工程:盆景变百花园、农村变大景区、大学生变创业者、农民变富裕户。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
“农村美先要基础好,我们努力像打造园区一样建设农村设施。”江宁区农工委副书记刘权说,重视农村规划发展,就要把农村像产业园区一样精心打造。
集群效应“放大”了江宁乡村之美。如今,从南京市中心出发,10多公里外就是江宁的美丽乡村大花园,一直绵延到江苏与安徽交界处。
据统计,到2017年底,江宁区已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16个,覆盖率达70%。形成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亿元的乡村旅游规模。美丽乡村与农业发展相得益彰,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跃居至全省第三位。
党建引领:实现“五新强村”
走进七坊村,可以看到一个矗立的颇具现代感的标志——一个缀着五角星和党徽的红色字母“e”,立在“为人民服务”石碑上。这是七坊发展的写照:党员带领群众通过电商共同致富。
七坊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被村民称为“党群微家”。党群微家维系了一个“党支部+合作社+党员+乡贤+农户+经营户+志愿者”的“7+”党建模式,引领七坊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现“五新强村”。
刘权说,“五新”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四变”,目标包括:加快培育新主体、打造新田园、发展新业态、营造新风尚、促进新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绍兴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全省首家推出“小程序”功能
走进见义勇为英雄区善葵的世界——好人做好事 吃亏也无妨
整治店外经营,让城市环境更整洁
中庙景区新建移风易俗主题文化广场
宜昌市总工会为城镇困难职工开班 免费培训“一技之长”
江宁:以“四变五新”助推乡村振兴
方山:严查文物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
冷水江市清明祭扫免费送鲜花惠民活动启动
黄采艺调研南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树牢绿色美丽生态理念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拾荒慢跑公益行动 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盱眙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很多东莞车中招!广州“开四停四”,新增170套电子警察今天上线抓拍
英国持续高温干旱水库干涸 政府推“软管禁令”呼吁节约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三18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南通公安“冬季攻势”取得阶段性成效
聊城:17.5万棵时令花卉丰富水城春日色彩
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在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推进大会作汇报
扶残助残 28万残疾人“幸福来敲门”
阳台上的花盆 锈蚀空调支架
智能课件系统现身西安校园 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