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谱写生态环保新篇章


我市二0一七年以来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我市始终坚持“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7年以来,紧紧围绕“五新”战略要求和新“三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追赶超越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线,环保督察推动、环境执法护航,环保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三,声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土壤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并保持第一方阵,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广泛覆盖,环境执法、应急能力全省前茅,陕南唯一一家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功,环保宣传与西安一起领先他市,“两山论”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人心,行业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为助力全市追赶超越、建设新“三市”、打造丝路源点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生态自然之美日益彰显。
站位高远谋发展,夯实责任促超越
市委、市政府高点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把环境保护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为汉中加快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高度重视建机制。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治污降霾“雷霆行动”现场会等会议近20次,书记、市长对环保工作多次作出批示,认识之高、决心之大、要求之严前所未有。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将环境保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纳入人大政协监督的重点领域,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市人代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抓环保,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中省环保督察为契机,推动出台《汉中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施细则(试行)》,创新出台《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清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联席会议制度,将环境保护纳入“三项机制”考核奖惩与领导干部追赶超越积分管理,进一步夯实环境保护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督责任,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负其责、失职追责”的良性机制。
紧盯问题促整改。我市圆满完成省委环保督察配合保障工作,配合做好中省生态责任审计,多次召开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交办会、推进会,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纳入纪检、监察部门和督查室日常工作,不定期开展巡回督查、问政督查,实行一案双责,强化跟踪督办。市人大开展《固废法》执法检查及城市水源地保护视察、环保世纪行等活动,市政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活动,有力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除汉钢公司2号高炉拆除和秦岭生态保护问题外全部整改到位,省委督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56起,反馈问题整改正强力推进,累计问责670人。全市960个突出环境问题和831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部整改且排名全省双第一。
铁腕执法筑防线。我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污染源实现网络化监管。环保司法联动协作加强,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18次,检查企业325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9万人次,立案处罚208起,罚款1301.93万元,罚款数额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实施按日连续计罚7起、查封扣押101起、限产停产14起、移送公安拘留21起21人,移送司法案件2起,及时受理查处信访投诉1202起、办结率100%。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率处全省较高水平,核与辐射管理水平名列西北五省前茅,并受到省厅专文表扬。及时、科学妥善处置环境突发应急事件。
摸清底数“回头看”。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三大一严”、“四清”(大气清炉、汉江清澈、土壤清查、秦岭清零)等19个专项行动,针对大气、水、自然生态等环境问题,强势整治环境顽疾。
铁腕治霾保蓝天,大气质量再向好
我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将治霾工作作为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2017年以来,以治污降霾为核心,打出了一套强力且有针对性的“组合拳”,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精准施策保蓝天。召开全省首家现场销毁“黄标车”治污降霾大会,启动百日整治雷霆行动,强力推进“1+10+2”攻坚行动,精准实施治霾六项措施。2017年,省上下达我市的燃煤锅炉拆改、煤炭市场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五项工作全部圆满完成,完成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控车抑尘重点整治。建立“黄标车”锁定、追缴、拆解联动机制,在雷霆行动现场会集中销毁黄标车老旧车448辆,淘汰“黄标车”1513辆。对245辆渣土车全部实施升级改造、181辆商砼车全部加装防漏装置,25台新型环保渣土车投运。中心城区率先实行“白天扫街、夜间洗街”模式,城区道路机扫率达90%。
减煤治源深入推进。累计拆改燃煤锅炉1022台,关停搬离煤炭经营单位94家,中心城区气化率达85%。开展夏季臭氧污染专项治理,整治露天烧烤、流动餐饮776家,督促140家汽修、4s店和1170家餐饮单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对涉气重点企业24小时驻厂监管,对大气环境容量低的县区实施区域限批,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78家。
禁燃增绿取得实效。出台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烟花爆竹禁燃管理规定,巩固“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成效,全市禁烧率达95%以上。完成造林22.7万亩、退耕还林3.5万亩,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89%。
专项整治赢冬防。冬防期持续开展十大专项排查及整治行动。及时启动重污染应急响应2次,落实重点涉气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对156个建筑工地、土石方作业车辆停工停运,对43个涉气企业实行停产、12个涉气企业实施限产。冬防期收获优良天54天,同比增加9天。
上下联动响“春雷”。今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铁腕治霾及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春雷”行动,重点对各县区的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散煤燃烧、市容环境卫生污染进行大力整治,力促362件大气及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同时,邀请专业机构对我市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解决污染物溯源问题,实现“测——管——治”联动,科学精准治霾。对全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并对全市餐饮经营单位,包装印刷、涂料、化工、家具制造行业开展详细排查,建立健全清单化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2017年全市收获优良天322天,中心城区优良天26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四,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消灭了严重污染天。今年截至5月31日,全市中心城区共收获108天优良天,优良天数比2017年同期增加2天,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3月份是全省唯一变好的市。
综合施策强治水,水体环境稳中优
我市把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和引汉济渭工程水质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紧盯“流域治理、污水直排、水质安全”三个治污关键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构建依法治水、系统治水、创新治水、全民治水新格局。
夯实责任明主体。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走在全省前列,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思路,全市设置市、县、镇三级河长751名,村级巡河员2593名,实现“河长+警长”全覆盖,实行一河一策。深入开展汉江生态环境保护“清澈”行动,启动《汉中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全面实施汉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和县区水质排名,倒逼属地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
综合整治清流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汉江、嘉陵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一江两岸湿地公园,城固堰沟河、氵胥水河、宁强小河、略阳平仓河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工。4个县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运,5个国控站建设稳步推进,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逐步完善。全市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标准,4个沿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建设。持续推进汉江平川段、嘉陵江和褒河下游禁采工作,关停采砂场点112处。
排查整治保水源。启动地下水及所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集中开展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源地规范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新水源地建设,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估。
截至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ⅰ~ⅲ类水体占比达100%,部分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标准,位居全国前列,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综合整治优生态,统筹创建促宜居
我市立足于守护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始终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持续放大生态优势。
防治结合净土壤。全面贯彻落实“土十条”,率先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全市2308个农用地点位土壤环境质量详查、25家重点监管企业源头治理、14块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工作稳步推进,西汉水嘉陵江锑污染治理等7个项目顺利实施。深入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严查违规建设、乱采乱挖等破坏生态问题。果断迅速处置天台山生态环境问题,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生态保护防线筑得更牢。
全域推广强整治。结合县域特色,点上抓示范、线上抓提升、面上抓推广,区域连片、整镇推进,积极争取资金1.478亿元,完成2016年全域农村环境整治330个村整治任务,城固小营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受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肯定。
生态创建上台阶。2017年以来,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重点项目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精准包装中省项目,争取中省各类环保项目资金2.61亿元。生态市创建规划颁布实施,国卫复检、国园验收顺利通过。南郑、城固被省政府命名省级生态县,67个生态镇、村获市政府命名表彰。留坝成为国家首批、西北唯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县。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0件,代表委员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社会公众对环保工作参与度、认同感显著提高,行业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
2018年,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两山论”理念,围绕新“三市”建设目标和“五新”战略要求,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奋力打造精致精美、生态宜居的陕西最美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2018年度第三期《电视问政》直击居民小区乱象
青年路贯通工程启动
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聊城城区专项抽检韭菜“双证”
品尝信仰的坚果 寻找有趣的灵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谱写生态环保新篇章
大箕镇全力服务“三夏”
泸州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实现区县全覆盖
高温天早晚浇水 为花草树木“解渴”
秦皇岛开发区动力公司开展供热质量监测提升供热服务水平
潍坊市计量所组织学习市领导重要讲话精神
喜迎世界制造业大会 《合肥一分钟》宣传片震撼出炉
【民生沟通】205国道蕉岭华侨场段已重新划人行横线
刘继标丁福浩带队考察温州知名企业
遂宁铁路出行“多级跳”
女子骑车裤脚被卷入齿盘 摩拜回应:请选择合适衣服
建设乡村旅游样板区 打造生态富民先行地
鞍山女性青睐通勤装 格纹成最爱爆款
加大普法力度实施精准普法
我市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