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国文化 悠悠万古流传


  齐齐哈尔新闻网3月17日讯 (路久宽 邹博宁)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力量贯穿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银幕背后的文化力量
在这样一个到处洒满阳光、飞扬希望的时代里,文化自信的渗入就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深植于每个寻常百姓家。而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大银幕电影更成为当今社会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它不仅成为我们日常放松心情、享受假日的得力助手,更成为让我们体味生活、了解世界、感知情怀、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近日,我市各大影院最“燃”的电影应属《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的上座率也着实让各大影城火了一把,有集体包场的,有夫妻带着孩子一起来的,有老哥俩结伴同行的,还有三五个小姐妹一起邀约的。场场爆满的同时你会发现,在影片观赏的过程中,整个片场鸦雀无声,只有情不自禁流露出的啧啧赞叹声。影片中“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实现首航……
“厉害,真厉害。”退休干部李双江和好哥们一大早就赶到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每每看到激动时,老哥俩总是不禁发出感慨,“祖国真是越来越强大了,这部片子让我们更加了解现在国家的发展脉络,更加坚定地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强盛,我们的民族一定会富强,我们的党一定会给人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场面以及背后的故事。
“振奋人心,让人激情澎湃,热泪盈眶,总想情不自禁地鼓掌!”刚从影院走出来的王莹兴奋地说,“我刚刚发了朋友圈,正好一位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上班的同学看到了,说里面很多工程都是他们做的。我当时就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高大了起来,真心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的卓越贡献。这部电影不仅仅让我们了解祖国的强大,在感受骄傲自豪的同时,它更激励我们要继续前行,为这个美好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让国之重器与涓涓细流相映成辉,让我们从不同层面领略了“何为中国”。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又想到去年创下一系列票房纪录的《战狼2》以及今年春节火爆银幕的《红海行动》,这两部能瞬间燃起激情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让我们明白了这样几件事——我们并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理解了军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我们记得这样一句话,“每一位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一部部紧张激烈、热血贲张的影片里,品味故事,感受力量,收获满满的自豪感,那种对国家命运、民族荣誉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而这种情怀似乎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气质、一种信仰,渐渐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埋下种子,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而这就是我们我为之骄傲并必须秉承的文化自信。
德育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近几年,国学教育在人们的视野中频繁显现,尤其是小学生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国学教育。这是因为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然而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更应该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使命,来源于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的精心培育与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份自信从娃娃抓起。
王鹏宇是龙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起国学经典,就如同一个“小大人”一样侃侃而谈,并将许多古诗词均能以音乐的形式歌唱出来。他常常成为周围小伙伴眼中的焦点,然而他的这份自信与学校的教导、老师的引导、家长的诱导是分不开的。因为王鹏宇从小就养成了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习惯,并结合实际和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理解贯通,使其在语文的日常写作中常常能够运用一句古诗词代替自己要说的话语。
对于学校的这种教育,龙沙小学德育副校长王强表示,小学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阶段,我们除了保持常规教育,使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树立良好的习惯,还开展国学教育,经典诵读等活动。原来到校时间没改的时候,每天第一堂课前每个班级都有15分钟的时间由老师领着诵读国学经典,但是今年到校时间改了后,这项教育就由学生自己随机阅读。同时大力开展思品课、书香校园和古诗词展演等活动,利用活动的形式,让孩子能主动通过网络等手段去搜集、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
对于德育教育,龙沙小学总是走在前列,据学校统计,学校的学生较5年前相比阅读量和国学掌握程度都有大幅提升,全校25%左右的学生可将学到的国学经典引用到日常生活或日常写作中。同时学校的音乐课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堂教授学生学唱谷建芬利用古诗词谱曲的学堂歌,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均有所掌握,掌握最多的能唱二三十首。王强告诉记者:“我们除了在学校进行引导外,主要还要靠家长,寒暑假期间老师将一些国学教育的课题通过微信群布置给家长,由家长引导孩子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的电影或看一档寓学于乐的综艺节目,之后由孩子写读后感、观后感,从多方面角度影响孩子学习传统经典的习惯,使其能够感受到国家现如今的强大。”
国学经典中的文化传承
“国学”一词古来就有,但表现的意思不同,古代国学是代表国家一级的学校,现在的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国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国学不是单独的理解为去学习古文化,去读古典书籍,而更重要是去学习那种谦逊有礼、不屈服的精神,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更是璀璨夺目,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再次响彻华夏大地之时,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激情再度被唤起。
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子轩学习国学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现在《大学》《中庸》《论语》、古诗词等经典著作他都已经熟记于心。对于王子轩来说,每天晨起诵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多经典故事更是信手拈来,因为有了国学的基础,让他在识字和写作方面得心应手。“虽然现在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我喜欢国学课,有时候能在叔叔阿姨的聚会上背诵一段,我也觉得自己挺牛的。”带着小眼镜的王子轩一脸调皮地说。
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都是从最初不喜欢到坚持入门,到最后熟读经典,这与很多热爱国学的家长是分不开的。王湘宁的儿子今年5岁,因为识字不多,国学对于他来说难度比较大,但王湘宁还是坚持让孩子跟上班级的步伐,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我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习国学不为了考级、不为了升学,只为了培养他身上的一种气质,长大后能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训’更该谨记。现在趁着学业不忙,让孩子坚持下来,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我市专业学习国学的学校也是如雨后春笋,有经验的国学教师告诉我们学习经典的主要方式是诵读,学习过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进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同时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而学国学最主要强调的是孝道、礼仪,通过学习经史子集,培养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
随着国学热如火如荼,不难发现,希望学习国学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很多大人也开始对国学跃跃欲试。“看《诗词大会》孩子们出口成章真是既羡慕又佩服,不能输给小孩子,中国五千年文化留下的都是瑰宝,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最好途径。”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王宁最近置办了一套国学经典,开始了她的“学究”之路。
同样是国学迷的还有退休教师杨立万。“平时写写字、读读经典已经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杨老师原本就是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他自己就是一本国学的活词典,杨老说,如果孩子们有空闲时间可以读一读经典,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以说,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更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民族精神,一代代的国民从传统经典中获得自己的民族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又向传统经典体系中不断注入时代的信息。如今,当我们大踏步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那些传世佳作在声声诵读中正不断助推你我夯实前行。
朗朗上口中提升文化品格
每逢周末,家里电视荧屏上总是充斥着各类娱乐综艺类节目,部分科普类、知识类的综艺节目往往都抢不上周末档。但从今年年初开始许多市民都发现,一些原创的综艺类节目更具有内涵,许多知识通过节目就可以进行普及了解,观众同时也会了解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经典咏流传》,比如《信中国》。
2017年,综艺市场就已经有所改变,不再是真人秀为主,《中华诗词大会2》《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等如雨后春笋一般活跃在荧屏上。在央视频道播出的以成语、书信、家书、诗歌为题材的原创综艺节目火了以后,受欢迎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靠明星“吸粉”的综艺类节目,引得各地方台也竞相模仿。
今年36岁的张丽是一名6岁孩童的母亲,每天晚上她都会抱着儿子看会电视,尤其是周末的时候,看明星之间各种娱乐竞赛的乐趣往往是她减压的好方式。但近几年娱乐综艺的水平逐年下滑,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丽在换台间看到了王俊凯,儿子十分喜欢其团队唱的歌,并也会哼唱几句,见孩子喜欢的偶像在唱歌,张丽就将遥控器放下,一起看了起来。当时张丽还没太注意,只是听着听着感觉歌词有点像自己小时候学过的《明日歌》,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最近广为流传的《经典咏流传》文化综艺类节目,更让其惊喜的是,王俊凯唱完后,儿子也会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通过一个节目就能让孩子学会一句古诗,这让张丽感到惊喜。张丽告诉记者:“虽说当时孩子只是跟着唱了出来,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可以引导、讲解,使孩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之后的节目我每期都看,也放弃了娱乐性综艺节目,能让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就学会知识,这是我更喜欢的一种方式。”
不仅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本身也把目光聚焦在了国学上。更多年轻人也开始从文化综艺类的节目开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古诗词、历史产生兴趣。刚刚结婚两年的陈先生每当周末的时候与妻子的目光往往都集中在综艺节目上,但是去年播出的《国家宝藏》却让小两口欣喜若狂,因为同样是综艺,《国家宝藏》更有内涵。陈先生说:“自从看了《国家宝藏》后,平时就更加关注央视频道了。原创的文化综艺虽说题材略显单一,但胜在其故事性和能让人学到知识的趣味性,不止成年人爱看,以后有孩子了,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

市园林局开展园林精细化管养工作
岳阳市全力应对“5.1”强降雨天气
滁州市环保局积极谋划2018年依法行政工作
阳煤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顺完红酒顺电脑 男子嫌工资低在公司当起了“贼”
泱泱大国文化 悠悠万古流传
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将实现全覆盖
国庆长假第三日——亲子元素热门 夜游同样迷人
武陵源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4次主任会议
城轨交通:量力有序 行稳致远
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健会市场资源推介会在宁德举行
我市新增29家市级科技研发平台
我市启动秋冬季首个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长宁区虹桥街道总工会认真组织开展2018年度夏季劳动保护和高温慰问送清凉工作
三台县政协督导年度重点提案办理情况
孙学龙出席市财政局(国资委)2017年度机关工作总结表彰会
黄岩区统计局以“四抓”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名贵爱犬被带到湖南 多亏东莞警方给力 一周后找回
含山县文旅委迅速开展扫雪除冰工作
2018年省全民健身月在南阳市体育中心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