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扎根地质勘探的地质工作者:踏遍青山终不悔勘查找矿写人生

   桂林新闻网(桂林日报记者 陈静 文/摄)“献身地质事业,立志地质勘探”是姚锦其当年进入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读大学就立下的志向与梦想。四年寒窗苦读和野外实习,他在地质找矿理论和实践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83年,风华正茂的他,怀着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忱,加入了冶金部地质研究所(现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光阴似箭,转眼已过去35年,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他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也为自己的地质人生写下了出彩的篇章。
姚锦其向记者展示自己从非洲带回的孔雀石。
  一把地质锤叩敲大地足迹行遍千山万水
  1979年,17岁的江西南昌人姚锦其参加高考,被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勘探专业录取。“当时真不了解这个是干嘛的,但那时候能考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只有3%到5%的录取率。”姚锦其回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冶金部地质研究所从事地质勘探工作,这一干就是35年。
  “地质工作就是要在野外一线工作,要能耐得住寂寞,在戈壁荒野中多寻找、多发现,工作才能有突破!”30多年来,姚锦其亲自搞项目设计,带头出野外,始终奋战在地质勘探第一线。如今,他在单位是年纪最大、参加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但在野外工作中却仍然经常冲在最前面。地质勘探点大多位于边远高海拔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工作环境恶劣,戈壁荒滩、人烟稀少、沟谷纵横、交通条件差,夏日酷暑、蚊虫肆虐,冬季严寒、滴水成冰。对于这些,姚锦其早已习以为常。
  35年的地质工作中,姚锦其不仅足迹踏遍祖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更是将手中的地质锤拓展到了国外的地质市场——— 赞比亚和刚果。在非洲工作时,他不仅面临语言不通的困难,甚至存在人员安全等问题,找矿作业区大多在热带丛林中,白天气温都在30℃以上,浑身上下全天都是湿的,根本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穿梭在丛林中时常会遇到山陡路滑的情况,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各种昆虫的包围,而到了傍晚,丛林中更是潮湿阴暗,虫蛇出没,受蚊叮蜂咬是常有的事。如果遇到剧毒的黑曼巴蛇,更可能有生命危险。可姚锦其仍坚持了下来,陆陆续续在非洲待了6年。
  工作30多年来,姚锦其坚持边实践边学习,逐渐成为单位业务娴熟的技术骨干。遇到问题大家都喜欢问他,他也总能凭借极好的记忆和丰富的经验作出解答,野外工作时,年轻同志不用翻书本查询规范规程,直接问他,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活的地质全书”。
  扎根地质35载,找矿成为他的一种情怀
  “嫁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这首打油诗是艰苦的地质工作者的生动写照。工作以来,姚锦其平均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野外,其间他的儿子从呀呀学语、蹒跚走路,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再到上大学。每次他回到家,就发现小孩长高了一大截。他开玩笑说:“孩子很好带嘛,你看一下不就长大了吗?”身为教师的妻子欲哭无泪。有多少个春节,因为工作他没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对于姚锦其来说,最甜蜜的记忆,就是妻子与孩子,他把这些也当作一个弥足珍贵的矿藏,在夜深人静歇下来的时候,默默思念细细品味。
  地矿行业是一个充满艰辛、需要奉献的行业,年轻的一代很难受得了这份苦,难以坚守这个岗位,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陷于低谷时期,很多人带着遗憾与愧疚之情离开了地质队,而姚锦其却默默地选择了坚持。那时候有一个露天项目组只有他一个人,事无巨细,所有的工作都得他亲自完成。为了保证项目质量,他每天早起晚归,白天在施工现场指导钻机工作,晚上回来就开始研究学习资料,一钻研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为了了解当地地层,方圆百里的山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时候踏勘一走就是一两天,翻过雪山,穿越沼泽,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就凭两条腿步行,渴了饿了就随便塞两口随身携带的冰凉的馒头。
  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事业。曾经有刚从事地质工作的年轻人问姚锦其:30年来支撑你的是什么?他看着远处一座座绵延不绝的山峦,不无感慨地说:“大概是一种情怀吧,对找矿、对用脚丈量出来的土地,我始终有一种使命感。”

济宁敲定湖长制工作“时间表” 保湖泽长美,促水泊长清
各县(市、区)县道公路网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
掘金农村市场 迎接小康社会
苏州工业园区派出所辖区4月1日起有重大调整!
我市出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35年扎根地质勘探的地质工作者:踏遍青山终不悔勘查找矿写人生
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健会市场资源推介会在宁德举行
我市新增29家市级科技研发平台
我市启动秋冬季首个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长宁区虹桥街道总工会认真组织开展2018年度夏季劳动保护和高温慰问送清凉工作
我市将举办系列活动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
柴桑区公安交管部门召开一季度工作点评会
讲好中国故事 传承阳明心学
南村镇三项措施推动关爱“小候鸟”工作
市工投集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榜样2》专题教育片
迎江区选手在省首届“魔豆妈妈”创业扶贫大赛 (安徽)区域赛中获奖
龙游姜席堰 将申报世界遗产
灌南县国土局四措并举助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临牌”随意摆放 驾证可能“回炉”
真人真事!几个东莞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诉说另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