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含山县坚持民生优先,尽心尽情实施“民生工程”,办好群众“心头事”,织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让群众拥有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社会建设的落脚点是人的笑脸。对照2017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含山县开出31项民生菜单,如今,21个项目已按年初目标完成任务。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这些都是含山县对“民生工程”最温暖的践行。
这一年来,老百姓住得怎么样,养老有没有得到保障,贫困户的生活改善了吗?年末已至,让我们听听含山民生持续改善的足音,感受“民生工程”带来的故事里的融融暖意。
【幸福账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含山县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50.69亿元,带动筹集社会资金21.63亿元,实施民生工程56项,城乡居民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得以解决。
2017年,含山县实施省33项民生工程中的31项,计划投资17.5亿元。截至11月底,已到位资金1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等21个项目已按年初目标完成任务。
健康脱贫政策燃起贫困户生活希望
26岁,正值最美的年华,可在这样的时光,含山县方戚村民组的戚家雨却遭受着尿毒症的折磨。
12月21日上午,记者见到戚家雨时,她正在菜园里理菜。与千千万万个年轻的姑娘一样,她曾经也拥有明亮的青春,美满的家庭,可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病魔打乱了。2014年年初,戚家雨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辗转南京、上海等医院多方检查后确诊为尿毒症。
诊断报告让她如晴天霹雳,生活一下子坠入谷底。随之而来的便是痛苦而又漫长的治疗……住院三个月,六次手术,经济的压力,巨大的心理折磨让这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女孩瘦骨嶙峋,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郁郁寡欢,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幸亏有了好政策减轻了我不少的经济压力,现在看病几乎不花钱,只要拿出身份证和‘小红本’,做完治疗签个字就可以了,透析住院检查吃药都是免费的。”戚家雨告诉记者,查出病情后,根据政策,她申请了贫困户。一开始看病时每个月要花1500块钱,后来渐渐地做一次透析只要20块钱,今年9月份以后,每周三次的透析不用花一分钱。
戚家雨所说的“小红本”是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手册,看病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源于她享受的健康脱贫兜底“351”政策和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
健康脱贫兜底“351”,是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后,在省内的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封顶额分别为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年度内个人自付合规费用累计超过个人自付费用封顶额时,超过部分的合规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是在“351”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1年内慢性病自付医药费再按80%给予补偿。今年7月,马鞍山市将“180”发展为“190”,将补偿标准由80%提升到90%,进一步减轻贫困群众负担。9月,马鞍山市将“351”发展为“051”,贫困户在县域内就诊不花钱。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让老人“老有所依”
含山县胡岭村67岁的胡广后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农村种了三十多年田的他从来不敢想,60岁以后可以过上在家领“养老金”的日子。
2011年,含山县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从当年7月起,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和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即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根据政策,像胡广后这样在2011年达到60周岁的老人就可以享受到每月140元的养老保险,同时,因为家里的田地被征,胡广后和老伴儿还一起享受每人75块钱的失地养老保险。
老两口的养老金加一起就是每个月400多块,“跟儿子媳妇一起住,日常生活负责的开销也不多,拿这些钱买些米油,补贴补贴家用,足够了。老了总有干不动的时候,自己有点收入,也能稍微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心里踏实多了。”胡广后开心地说。
近年来,含山县通过精心组织,对全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人员档案进行了核实、编号登记、归档整理,全面完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整理。记者在含山县农保中心综合档案室看到,整理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资料,除了建成高标准的纸质档案管理程序,还同步建立了电子档案,档案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截至11月份,含山县续保人数为14.64万人,续保率105%,对符合领取条件的7.4万人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含山县农保中心主任崔爱武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政策宣传和落实成效,目前含山县居民的参保热情非常高,“今年我们参保人数就新增2100多人,目前全县参保覆盖率已达到95%。”
老旧小区“逆生长”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不买房不搬家,老房转眼变新房,这可是政府带给我们的‘家门口的幸福’!”看着自己所住的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谷海南难掩内心的喜悦,一个劲地点赞叫好。
就在半年多以前,谷海南还常常有想卖房的念头。作为居住在含山县兴安园小区十余年的老住户,回忆起曾经“脏乱差”的居住环境,谷海南不禁连连摇头,“这可是全县出了名的‘脏乱差’小区,不仅垃圾遍地都是,而且污水常年外溢,许多居民都在小区空地上种了蔬菜。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区内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夜间出行十分不便。”
小区环境的变化,始于今年5月。随着含山县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兴安园小区也踏上了翘首多年的“蝶变”之路。拆除违章搭建,增设、改建机动车车位,改造雨污水管道,楼梯间刷白,铺设沥青路面,新增庭院灯、凉亭,增设安防系统、车辆进出系统,拆除、重建围墙……在三个月的时间内,随着一项项“微手术”的持续进行,让这里的环境迎来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在兴安园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从细节入手,让小区更精致、有特色。”在含山县房管局副局长刘浩看来,要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里”,就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的问题入手,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事,让家门口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为此,小区在改造中新建了电动车车棚,并安装了充电桩,并增加了文化设施和健身器材,此外,对于居民反映强烈的积水问题,每个单元门前还挖了两道排洪沟。为了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让好环境成“常态”,小区还借鉴外地做法,通过业主自治的方式,实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
今年以来,含山县投入480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民生工程,对东湖山庄、西城名苑和兴安园等三个老旧小区进行“提档升级”。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该项民生工程不仅提前两个月完成整治改造任务,更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经济实用的总目标。随着一个个老旧小区逐步实现华丽“蝶变”,为老旧小区居民营造了一个“排水畅、路面平、环境绿、功能全”的生活环境,切实增强了老旧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魅力中国城》是舞台也是机遇激发巨大效益市民不可或缺
【全国两会大家谈】谭浩俊:人才政策不能商品化、庸俗化
永州市委宣讲团到零陵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迎江区特奥运动员在2018年全国特奥兵乓球比赛中喜获佳绩
三大新政释放强劲西引力 工作日日均迁入3800余人 “学历落户+人才引进”占66.3%
民生工程托起含山群众“稳稳的幸福”
淮安工业园区开展安全检查
北京朝阳将建6个花园社区 居民门前认养绿植
韩庆文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办公
走近环卫 了解环卫 支持环卫---市委党校赴我局开展环卫主题现场教学活动
筠连县司法局升级改造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
东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费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互联网+创新助力南通盐业转型升级
肥乡区政府区长李书平深入到辛安镇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并讲了专题党课
董团乡联星村的爱驰路、亿维路竣工通车啦!
秦皇岛开发区交通局对“两客一危”企业进行排查
不止“韩流”,平昌刮起“中国风”
灌云住建局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集中清查整治,确保物博会安全
月嫂育婴师收入过万 南漳千名留守妈妈报名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