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从乡村庙会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家乡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也与时俱进。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乡的庙会。它不仅是我童年的精神家园,更见证了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变迁……
  从记事起,每年我都会徜徉在传统文化浓郁的庙会中,享受着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今年的庙会又在晋韵晋腔和村民们的创意表演中结束了。庙会期间的午后,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总是隐隐感觉全村处在喧闹、沸腾之中。特别是正庙那天,亲友如约而至。所以那天午后的感觉更特别些,仿佛到处是觥筹交错之声。
儿时赶庙会是我们的快乐日子。每到这个日子,我总是向父母或亲戚讨要一些零花钱买点瓜子,和几个小伙伴坐在高处边吃边看戏。
说是看戏,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看懂,也没有一个人在意他们唱些什么。我们更多是在猎奇,看热闹,比如某个武生不小心把马鞭子、刀枪等脱手。
瓜子吃完了等于戏也就看完了,我们从高处下来,到集市逛一逛。这几天会有很多小商小贩来这里卖东西,特别是小孩们喜欢的一些好吃的和有趣的玩具。
庙会最后一天晚上我们是必去的,因为在最后一天的晚上通常要演一台晚会的,最初是剧团演员临时客串一台晚会,或是有文艺特长的村民自编一台晚会,再后来就是请附近矿上的专业文工团来演一场。到了近几年,村里干脆请一些更专业的演出团体来演,但不管谁来演,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观看晚会的人数是看老戏人数的三到四倍。
如今,虽然庙会仍然熙熙攘攘,但我能明显感觉到庙会发生的变化,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戏迷们不是随便有个戏看就满足了。
小时候逛庙会,吃顿油条就感觉是过年了,现在,庙会的“餐饮”买卖也由单一的油条拉面升级成了烧烤扎啤等,冰糕瓜子也升级成了冷饮冰激凌及各色小吃……小时候的庙会更多的是村里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的庙会,许多村子则把庙会当成了助推发展乡村旅游的的平台……
城乡发展和谐劲,新风处处耳边闻。这么多年了,唱腔依旧,歌声依旧,生活依旧,但庙会这壶老酒却有了“新瓶”,让人“意犹未尽”。或许,有些人来此寻找些惬意,还有一些人,来寻找逝去的那段时光。我想:更多的人,是为了心中那个未尽的梦,是怀着一份家乡的情结……

我市安居扶贫经验被《中国建设报刊载》
县委书记郭新耀:让全县家家户户实现“房暖心热”
二元结构的华丽嬗变
灌云:县民政局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
即墨区:“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全覆盖”项目签约
【征文】从乡村庙会里看变化
五通桥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庆国庆诗歌朗诵活动
固镇县卫计委开展乡镇卫生院2017年度疾控类工作考核
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召开党工委扩大会
慈溪试运行远光灯抓拍“神器”
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奠基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学生记者体验非遗技艺 学习好心精神
17个考点将迎近2万名考生
重庆团首位代表亮相“代表通道” 谈司法改革表心愿
黄山市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一条市区专线,沿途全是美景!
“新时代双工匠”评选进入投票阶段
淇滨区法院发布关于严正敦促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通告
我市小升初方案昨日公布 思明、湖里招生片区有所调整
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骆跃强带队到苏仙区考察城镇社区建设工作
我市再评出20家诚信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