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是工业之城,科技之城。近年来,包头市依托本市产业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亲密接触”, 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强化合作效果,大手笔“引智”,鹿城院士、研究员云集,撬动起了澎湃的科技力量,新科技企业耀眼,工业乘上新科技的东风,憋着劲去提档升级、争创一流,创造出了一个个“世界第一”、“中国第一”。
8月13日,在稀土高新区中科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示范线经过几个月的安装调试,正式点火热炉,这标志着全新着色剂产品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技术”与“产业”一相逢,便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这项由中科院院士张洪杰花10年时间研究成功的稀土着色剂技术,历经3年的孵化、中试,最终在“稀土之都”绽放出产业化的丰硕成果。
聚智聚才,创新创业。眼下,在西部城市包头,像中科院院士张洪杰团队这样一批高层次人才,正通过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新型研究机构与这里“结缘”,并借势“引智”背后的科技撬动力量,助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这座工业城市的转型嬗变注入新动力,激发起新动能。
一个研发中心的“磁石”效应
时间转回至2015年春天,在泥土中搞了多年农业项目的中科院专家池建义受命到包头筹备组建稀土研发中心。春寒料峭中,他们在没有团队、没有资金、没有办公场地的条件下,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于5月12日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牌子挂了出来。
半年后的深秋时节,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李成宇研究员受张洪杰院士的委托,带着实验室最新成果“稀土环保着色剂”项目匆匆赶到了这里,希望将这一实验室项目产业化,使来之不易的研发成果为社会造福。
在没有相关团队、没有厂房、没有工人、没有设备的“零基础”条件下,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毅然接手这个项目,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
随后,80后硕士田磊、周效等青年科技人才也加入了这一团队,开始了不断攻坚克难的征程。2016年10月1日,世界首条坩埚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中科产业园建成,开启了稀土硫化物环保着色剂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
稀土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出“磁石”效应,并以此为原点,散发出人才聚力作用。
稀土研发中心先后组建了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李成宇研究员、庞然副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的“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研发团队”;以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李依依院士、李殿中研究员、栾义坤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的“领先的金属材料与装备制造研发团队”;以中科院力学所夏原研究员、李光博士、许忆博士为核心科学家的“表面防护研发团队”等,让尖端人才在这里驻足。
“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三年来,稀土研发中心柔性引进张洪杰院士、李依依院士、夏原研究员等科研人才9人,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人员30余人,协调组织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金属所、力学所等23个院内研究所、39个研发团队,科研人员300余人次到稀土研发中心开展技术讲座、项目对接等活动,与本地科研人员联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24家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建立技术研发中心7个,为20多个产业化项目提供核心技术来源与科技支撑,引进高层次人才30余人来包头市创业。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时间,新型研究机构成为人才的吸金石,使包头“引智”工作有了质的突破和飞跃。
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8月14日,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创新产业园区内,5万台套精密伺服电机加工示范线正抓紧安装调试中,项目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投产。这是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变成生产力的奇迹,也是稀土研发中心“把科技文章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给企业家”的一次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包头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电工所顾国彪院士团队和科技部“万人计划”赵欣博士团队的力量,致力于精密伺服电机产业化研发,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增强了我国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话语权。
“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企业的珍稀产品。”成立之初,池建义就把搭建桥梁,打通科技成果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己任。
三年来,稀土研发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联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力量,确保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精准落地。
中科院金属所与包钢技术中心先后在包钢炼钢厂、薄板厂和稀土钢板材厂就重轨钢、风电用钢和汽车大梁钢开展了多轮次稀土钢核心技术大规模生产应用示范。多次实验表明,稀土钢在抗疲劳性、低温冲击韧性和改善夹杂物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达到了实验预期效果,为打造特有的稀土钢品牌、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2017年,在稀土研发中心积极推动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纳米稀土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创新,首次实现了均一尺寸铈基抛光颗粒的球形化、单分散以及系列尺寸可控量产,形成了高性能抛光液、清洗液及其循环利用的系统技术,产品在多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我国军用陀螺仪谐振片以及大飞机模具钢抛光作业长期依赖进口抛光液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包头稀土产业向高值化迈进。
三年来,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通过高技术成果跟踪、中试示范线建设、高科技企业孵化、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等举措,促进成熟技术落地与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已实施6项高技术成果跟踪,建立中试示范线6条,筹建中试示范线1条,孵化高科技企业13家,共建研发中心7个,促进成熟技术落地转化11项,稀土研发中心正逐步成为助推包头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金乡县】市督导组来我县督导检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
安阳县县委书记李现江调研督导“创卫”和环保工作
合肥推广使用新型防沉降宽边窨井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赴我市核查退耕还林管理实绩情况
毕小彬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
包头: 大手笔引智撬动澎湃科技力量
省市民政系统领导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规范化社区 建设工作
“无臂女孩”谭小凤自强自立 用双脚打理生活,好棒!
景德镇市登山协会:相约晨跑 喜迎省运会
传承红色基因 加快老区振兴发展
甘棠镇:“四助”帮扶残疾人
感恩教师节 低碳送祝福
华安丰山:开展农民技能培训
传递“铜都国土之星”正能量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学新深入建宁县调研
渝北:开展线上线下读书会 培养居民阅读乐趣
济南国际园博园免门票试运营
德州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
灌云县人社局务实举措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四川造”裸眼3D亮相 在家看大片效果就如在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