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全州特色产业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唐宏
盛夏,穿行于有着南方“吐鲁番”之美誉的全州县枧塘镇瓦窑岗村,一望无际的葡萄圆弧大棚与华丽且不失大气的民居交相辉映;田园风光景观区、生态休闲娱乐区、特色葡萄采摘区,一个个精彩的看点引人入胜……这里是一处桂北风情的画廊,也是全州县以“美丽乡村”聚集“美丽产业”,以“美丽产业”催生“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州县因地制宜,通过写好“山文章”“地文章”“水文章”,用特色产业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唤醒山上的希望
白宝乡是全州有名的贫困乡,境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土地石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土地生产效益极低,百姓收入只能依靠种养和外出务工。从2006年起,该乡因地制宜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全乡共推广山林和旱地种植金槐面积2.4万亩,金槐产业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以前种一亩地也就赚个千把块钱,生活水平根本提不上去。现在,我们村每亩金槐收入最少也有五六千元,比过去强多了。”白宝乡梅莲村委会主任文贤军这样算了一笔账。
“凭借优良的品质,白宝已成为全县重要的优质金槐基地,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开发系列金槐茶来提高金槐的附加值。”百宝乡党委书记罗建军说。
“我们这里山多树多、海拔高、空气好,非常适合灵芝等林下作物种植。目前,我们将灵芝和土鸡这原本不相关联的两样东西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属于东山的特色产业之路。”谈起瑶乡产业发展,东山瑶族乡党委书记侯屹有着自己的体会。
“有嚼劲、鸡味浓、口感好。”吃过灵芝鸡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目前,灵芝鸡已成为高寒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条康庄大道。
点燃地里的梦想
两河镇鲁水村是距离全州县城较偏远的一个村子,由于常年干旱缺水,村民只能望天吃饭。以前为了生存,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于是,村里大片的土地都闲置了下来。看着这些闲置的土地,村支书廖跃美总想着自己要做点什么,让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并带领村民们在家门口发家致富。廖跃美不断努力,经过近6年的摸索,直到技术非常成熟时,他才将自己心中的梦想付诸行动——— 带领大家大面积种植布朗李。
“我们不仅夏天可以采摘果子有收入,春天我们这里万亩李花竞相开放,也经常被摄影师们拍成风景,来赏花的人可多啦!”脱贫跟踪户廖宏利就是受益者之一。廖宏利一家四口人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户,通过帮扶种植水果,收益不错,2016年顺利实现脱贫。
与白宝乡有所不同的是庙头镇兆村和两河镇上刘村的村民,他们根据当地土壤特质分别通过种植茶花和蓝莓等优质高效产业,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催生水里的未来
“全州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但是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为滞后,农业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产业发展亟待升级提速。”县委书记林武民坦言。为此,全州在集中精力做好山、地文章的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打水牌,围绕水字念“富经”。
龙井村利用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围绕“小九寨沟”建设了生态休闲观光基地。新富江村凭借临江优势,打造了以甲鱼、台湾泥鳅和禾花鱼等水产为主的生态特色养殖业。在石枧水库网箱养鱼基地,长成的鱼群在水面上“啪啪”跳跃,在这里能品尝到最天然、最美味的鱼宴。
休闲渔业焕发着勃勃生机,全州县先后涌现出龙山庄、井源山庄、源东扶贫渔业示范区等20多个上档次、上规模的集赏鱼、品鱼、尝鱼、钓鱼、玩鱼,吃、住、游于一体的渔业风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幽雅的游玩环境。仅井源山庄,每年接待游客量就达8万人次。
为破解水产养殖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的难题,全州县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全县仅稻田养殖禾花鱼就达28.9万亩,产量6300.9吨,年产值2.9亿元左右。

三亚首届“候鸟型”人才对接洽谈会29日上午举行
吉林石化两年三项目问鼎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
市财政全力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区闲置农房激活 与金融合作正式启动
市统计局“三举措”高质量完成2017年乡卡联网直报工作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全州特色产业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怀化市前10月到位资金520亿元
全市公务接待工作会议召开
当初相亲因看对方顺眼 成了 如今互看52年不厌 依旧甜蜜
[武侯区]武侯区组织收看消防安全相关视频会议
新城区率先利用“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对民政服务对象进行“身份认证”工作
国内流感疫苗供应吃紧 四季度流感疫苗将供不应求
校园快闪 欢乐流转
中共慈利县委2018年第30次常委会议召开
市新四军研究会慰问老红军
【新春走基层】一场场精彩演出背后的故事
竟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 警方严查浉河大市场一网吧
市领导到阳朔调研解决台资企业发展难题
湖北对涉江涉河湖违法犯罪“零容忍” 破案数年均增长2.4倍
正直小学:开展中高年级女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