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我市 “双创”活动开展以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力度,带动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众创空间、创业园孵化基地的建立,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带动5万人实现就业。
“双创”点亮人生照亮前程
白小军,毕业于包头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当年,他没有像多数同学一样选择就业,而是在国家“双创”政策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下,选择了自主创业,目前已创办三家礼仪策划公司,带动就业30多人。
回想当初,刚踏入大学的白小军从来没想过创业是什么样的。“接受了学校创业培训后,激发了创新创业兴趣,逐步确定了创业项目。”白小军说,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正式运营项目时,面临许多困难,如启动资金的短缺、社会资源的缺乏等。“当我把困难与老师交流后,老师和我一起想办法,为我争取到了无息贷款、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校友企业家指导等支持。同时在学校的推荐下,我的项目也成为了当地重点关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在创业过程中,白小军始终将“创新”贯穿其中。“日前,我的的礼仪策划公司经历了从低端满足到高端品质的不同层次客户的选择需求,逐渐赢得了客户支持,站稳了脚跟。”对此,白小军颇感自豪。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双创”大潮涌起,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学生已成为我市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我深刻体会到是创新创业点亮了我的人生,照亮了我的前程。”白小军说。
创新 助推东宝生物三次蜕变
从1997年东宝集团接收重组了包头精胶厂成立的东宝生物,昔日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到如今行业内资第一、自治区首家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
2017年,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又成为自治区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来,逐渐将明胶从一种药品、食品辅料升级为保健、医药、生物材料,并依托双创基地吸引国内外研究胶原领域的专家、团队到基地进行研究及成果转化,使基地逐步成为国内胶原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
是什么促使了东宝生物的蜕变呢?东宝生物技术总监、副总工程师钟伟给出了答案。“公司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转折点,其背后是‘创新’推动了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使东宝生物从一个单一的原料型供应商发展到了如今的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创新是战略核心,而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东宝生物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创新,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两条腿走的战略,让企业在20年的时间内发生质的飞跃。
产学研结合方面,东宝生物与中科院理化所于2011年合作成立了“中科院理化所——东宝生物胶原蛋白与明胶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心”,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该领域的研发中心,双方已经由普通技术合作关系发展成为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由中科院负责开发行业前沿的技术,东宝生物进行成果转化。还将技术合作外延到了国际,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在抗癌研究、医用材料、组织工程方面有着广泛的技术合作。
产学研为东宝生物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实现了17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累计授权专利16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特别是开发出了一些颠覆和引领行业的技术成果,如绿色明胶新工艺的产业化、医用胶原水解物(代血浆明胶)制备工艺的落地、明胶纳米静电纺丝技术拓展到明胶的应用领域等科研成果,其中有的被列入了中科院‘十三五’重大突破项目,有的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有的对减轻创伤患者的痛苦、提高外创及手术患者的生命质量作出了贡献。”
在自主创新方面,东宝生物研发人员从最初3个人以及不足300㎡实验室发展到了如今技术人员70余人10000㎡。研发中心每年运行的创新项目均在10项以上,近三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数达到了30项。
以上成果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明胶产能已由20年前的400多吨,提升到10000吨,胶原蛋白年产能1000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0多倍。注册资本由设立时的300万元增加到4.6亿多元,总资产由那时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近10亿元。
东宝生物的发展历程很好的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受益者和践行者。
政府优化服务发挥优势
打造引领区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在我市,创业、创新浪潮涌动,成效明显
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创新政策扶持机制,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制定出台和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保证创新创业各个环节扶持措施的“全覆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推动实施了创业咖啡、创谷、汇德工场、汉诺威等一批社会化众创空间项目。累计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9家。同时引进30多家服务代理机构,筛选出40名导师团队核心成员,配套硬件设施,减免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延长创业企业存活期,使创业者不断修正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成功率。
搭建创业咖啡投资项目对接平台,近20家天使基金和风投机构进行合作,累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百余场,成功帮助“人人牧场”“随时订”等项目获得天使投资1200万元,对接意向合作项目近10个。累计协助71家在孵企业获得近700万元的扶持性贷款,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青山区则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构筑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了多层次、多行业和适宜多类型企业进行创业孵化的创业服务平合,形成了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良好局面。截止到目前,青山区共建成创业园孵化基地16家、92.3万平方米,入驻商户1200多户,带动就业8000多人,扶持大学生创业近600户, 带动就业2000多人。其中,包头轻工学院众创空间、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解化基地、东海淘宝城创业园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
2017年,青山区引进了全国领先的服务交易众包平合猪八戒网,建成了包头市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并将以其为核心,逐步打造最有活力、最具影响、助力创业者快速成长的“双创”主题街区。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双创”活动开展以来、坚持把产学研用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启动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20多项,与50所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院士工作站达到44家,带动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
同时,坚持把平合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成双创示范基地2家,特别是稀土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也是全自治区唯家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全市已经拥有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6家,创业园孵化基地116家,入驻基地企业6000余户,带动就业5万余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力地激发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未来的包头,将紧紧把握创新2.0时代的协同创新发展机遇,促创客到众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芳)
松溪邮储银行激发茶盘企业新活力
云南省职务序列改革联合调研组在市局调研徐海陪同(图文)
专家引领提素养 潜心教研谱华章——许昌学院专家教授到学院附中讲学
市无线电管理处快速查处一起“黑广播”案件
清徐县组织开展全县“小散乱”企业(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
拥抱创新2.0 让经济动起来活起来
娄星区“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市委宣传部举办全市2018年度政工业务培训班
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82165号提案的答复
珠山区珠山街道:失独妈妈温馨的“母亲节”
群防群控 共建平安校园
港区交警帮助私家车解除故障
静海区对闲置低效用地开展“百日清整行动”
刘荣山在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赛罕区召开区委常委会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资兴市民政局召开对疑似企业法人及去世人员领取低保金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整改调度会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汉源县委书记杨兴品到晒经乡、坭美乡调研
牟平王格庄镇第六届樱桃采摘节开幕
泰康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打造“保险+医养”生态闭环
外小积极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第三期管乐教师公益培训